上个月,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等18部门公布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先进典型名单,张文彬榜上有名。这份荣誉是对他13年工作成果的肯定。
这份工作需要有人做好
2010年加入仙游县红十字会以来,张文彬陆续创建莆田市红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仙游县义工服务队等;连续2年组织实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和福建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项目;组队参加应急救护大赛、生命接力“云动会”等,均取得优异成绩;指导团队时刻关注前沿动态,推进持证应急救护员培训、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等各项任务……
张文彬不仅是各类志愿组织和活动的发起者、创办者、组织者,更是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曾连续3年被评为福建省人体器官捐献优秀协调员。2021年2月,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授予张文彬“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当被问及坚持这份工作十余载的动力之源,张文彬没有过多华丽的言语,唯“情怀”二字以蔽之。他说:“这份工作需要有人去做好。尽力做好,才算对得起党和国家的信任和培养。”
广泛宣传器官捐献知识
红十字会的工作,向上承托起生命的重担,向下播撒仁爱的种子。受保守固化的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对人体器官捐献感到畏惧,开展器官捐献工作困难重重。
面对这一困境,张文彬带领队伍在实践中整合出一套方案,以项目运营、团队建设、项目实施成效、社会影响四个板块的建设为抓手,通过将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化、规范化,实现器官捐献知识普及到基层。
他们深入各大高校、二甲以上医院、敬老院等公共场所举办宣讲会、公益晚会、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与团委、民政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通力合作,高效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远赴山东、河北、山西等地进行经验交流。
宣讲中,张文彬及其团队创造性地融入莆仙特色文化元素,用莆仙戏、喊赞句等群众耳熟能详的形式,持续拓宽宣传渠道。
平民义举铸就不朽丰碑
1965年出生的张文彬与多数同辈人一样,选择将青春奉献故土,半生耕耘于家乡。
张文彬常年为了志愿服务事业奔忙在外,其家人既支持他,也心疼嗔怪他。
“接力”和“延续”两个词,张文彬常挂在嘴边。于他而言,这既是他在工作中追求的目标,又支撑起他行动的信念。他不辞辛苦,奔走千里,跟随专业医疗团队赶赴河北、苏州等地,亲自守护每一例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亲眼见证他心之所念的“生命接力”。
张文彬是个情感细腻之人。每一名捐献者及其亲属的“平民英雄”形象,都深深镌刻在张文彬的脑海里。说起那个因车祸故去的19岁“外卖小哥”陈鹏,张文彬双手置膝,面色凝重,发出无限感慨,“他那么年轻就走了,但他(捐献的器官)救活了7个人!”陈鹏生前所属公司不愿意支付赔偿,张文彬团队不仅帮助其家人寻求法律援助,直到不久前胜诉,持续时间近3年。“对捐献者家属的物质、精神关怀都必须到位,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现实中,张文彬来回奔波,步履匆匆;思维上,他紧跟时代,不落潮流。只见他熟练地打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向我们展示他的注册电子卡,“很方便嘛!大家线上就能登记,有这个意愿也是一种进步!”
宣传不可能立竿见影,他善于化用戏剧、歌舞等艺术元素,巧妙地加入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进情感链接。由他牵头组织专业人员完成的原创公益歌曲《生命的接力》,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说到这里,他从口袋里摸出眼镜戴上,飞快地翻找手机信息,“给你们听听,真的蛮不错的”。音乐宣传片一帧帧以人为主体的镜头,伴随着女声轻柔地吟唱,定格之处,饱含深情。
提及自己的“战友”们,张文彬自豪之情洋溢。“涵盖老中青,人人都给力。”“由青年教师组成的仙游二中代表队,获得莆田市第一届应急救援大赛一等奖。了不起!”他竖起大拇指,“何娜、程红起、李志伟、侯显成……都是我们队的后备骨干力量!”
《生命的接力》旋律悠扬,回声流淌。正如歌词所赞颂的那样,“平民义举铸就不朽丰碑,大爱无言赢得感恩无限。” 王祺娴 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