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利用一根细长柔软、可以弯曲不易打折的导管,从外周静脉穿刺置入至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并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下腔静脉;置入的导管可在患者体内长期留置(12个月内),住院期间全程一针治疗,避免了反复扎针的痛苦,并减少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出院时可以带管回家,满足了患者按疗程间歇性治疗的需要。PICC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成了危重症及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近年来,莆田市第一医院PICC置管技术日益成熟。去年7月,该院静脉治疗护理团队在护士长陈玉叶的组织下,成功开展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置管技术,填补了我市在这一技术上的空白。截至目前,已为200多名患者实施了该项技术,无不良反应。
PICC导管尖端位置要求非常精确,过深或过浅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以前,置管后定位常用的方法为置管后胸部X线。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是近年来引进的,实现了在术中实时定位和调整导管头端,达到精准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目的。相对于术后X线摄片,该项定位技术能够在置管过程中实时指导,对患者无损伤,及时判断导管位置,从而有效降低导管的异位率。
该院自2002年起率先在莆田开展PICC置管技术,该技术经历了从盲穿、超声引导+塞丁格置管技术到腔内心电定位的发展,置管和护理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该院成立血管通路护理专科门诊,为患者提供置管及置管后护理维护服务,并在线上建立静疗护理专科咨询门诊及置管患者微信群,为居家患者免费提供线上护理指导服务。同时,成立血管通路MDT(多学科协作)团队,参与协作的科室有超声诊断科、医学影像科及血管介入外科、检验科、院感科等,可及时处理与PICC导管相关的疑难问题,为广大患者的静脉治疗护理安全保驾护航。 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