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咩咩 作
□李天保
湄洲岛上正月初六一过,年味淡了,但欢乐热闹的气氛并未褪去,反而是正处方兴未艾之时。正月初八,由北埭村文兴宫开始,闹元宵大戏正式拉开了序幕。
湄洲岛上有11个行政村,不含妈祖祖庙,合计有14个宫庙。这14个宫庙,自正月初八始,轮番上演闹元宵大戏,一直到正月十九,才会谢幕。
古往今来,写元宵的诗文很多,特别是古诗词,更是佳作迭出。宋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家耳熟能详,读来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宋朝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读来让人怦然心动。而明代唐寅《元宵》:“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则已经依稀可见古时元宵乡村热闹的景象了!莆田我们乡村的元宵,普遍都历时长,不局限于元宵当夜。就拿湄洲岛来说,头尾有11天。
湄洲岛的元宵,14个宫庙普遍都要闹个三五天,长的甚至超过一个星期。一般是先去妈祖祖庙“请香”回宫发灶巡境,或恭请正殿妈祖金身到本宫发灶后起驾巡安、社众“接厝”祈福;再是举行游灯、社戏或“妈祖宿暝”等民俗活动。就单说一下我村的莲池宫,先是在正月初七去祖庙“请香”回宫发社,接着开演社戏,之后社众准备祭品到莲池宫里迎祭,社戏一般演四天八剧或五天十剧,社戏结束后,社众再次准备祭品接宫拜拜,到正月十五正日再去妈祖庙“请香”,夜里游灯全社,十音八乐通宵陪妈祖。最后正月十六日下午“过境巡游”,夜晚举行“吃冷焰花”、踏火等民俗活动。
湄洲岛的闹元宵,那一份欢乐热闹气氛是不分白昼与黑夜的。
日里的社戏,以前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现在比较冷清,有时演员要比观众多。不过,别失望,看各村社“请香”或“过境巡游”时,各社众点香燃柴放鞭炮,锣鼓喧天共振齐鸣,一片欢乐的心就都活络了!
就湄洲岛来说,元宵期间,白天最闹腾的,非正月十五当天“五宫起”莫属。这天,莲池宫、宫下宫、庐厝宫、田厝宫、寨下宫共有五个宫庙的“请香”团要在同一时间段到妈祖祖庙“请香”敬灵面圣,我们称之为“五宫起”。每一个宫庙的队伍,都是鸣锣开道、擎灯出行,或拿旗、或点香、或各自抬着各宫庙里的大小陪祭神,一大队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在鼓声、锣声、人声、炮声的伴随下,浩浩荡荡向着同一条朝圣的路去。若是不同宫庙的“请香”队伍遇到,就有趣了,就会碰撞出“火花”,难免有一番“争斗”。这时远近之人会闻风而来,蜂拥而至,看热闹不嫌事大,一阵阵呐喊助威声惊天动地,不过场面虽乱,惊心动魄,却又充满喜气。
白天还能称得上“有看头”的,就要数“妈祖接厝”了!有的宫庙去妈祖庙“请香”时,他们恭请回去的是正殿妈祖金身到本宫发灶。这时各社众就要做好接驾妈祖的准备了!白天的我们称为“妈祖接厝”,夜里的就是“妈祖宿暝”。“妈祖接厝”比“妈祖宿暝”简单,妈祖在各社众家里停留的时间也较短,不过也是肃穆庄严,热闹非凡。
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夜里。
湄洲岛的闹元宵,夜里热闹系数最高的要数上英宫的“妈祖宿暝”与“送妈回銮”。上英宫迎祭的是祖庙妈祖,因而各种习俗繁多而隆重。其中热闹而又有趣的要算“妈祖宿暝”这个民俗活动。“妈祖宿暝”需瓦房才行,轮到承办的人家,这是一年的大有福之事,主家常常要宴请宾客,要请专业人员摆置各种祭品,同时还会举行猜灯谜等带有文化气息的活动。如果说“妈祖宿暝”的热闹还在有限范围内,那正月十四夜上英宫“送妈回銮”整个岛就狂欢起来了。正月十四这天,天刚入夜,人流就会陆陆续续涌来,到最后那更是人山人海,一个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广场早早就挤满了人,宫庙里更是人头攒动,如果有人想去摸一摸“妈祖脚”祈福,必须要有挑战被人挤爆的勇气。整个活动一般是夜里七点多开始进行各种仪式,等到夜里九点左右“送妈回銮”,善男信女们开始全程步行相送,从上英宫到妈祖祖庙,一路三公里左右,那真是人声鼎沸,锣鼓喧嚣,鞭炮烟花争鸣,红光一道道接连不断冲破夜空,如一条条长龙,流光溢彩,气势恢宏,岂是一个热闹了得!
当然,湄洲岛上整个元宵历时十几天,还有很多“有看头”的地方,我就不一一细述了,希望大家亲自来体验。
闹元宵,不是为了闹而闹,是为了迎接一个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