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赋能促振兴

——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湄洲日报 2024年03月12日

图为江东村景色宜人,成为游客市民赏春踏青好去处。

  十里梅溪水清岸绿,农户庭院错落有致。行走在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这里山清水秀,村道整洁,人勤物丰。近年来,江东村围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基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不断升级,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树新风

  沟渠洁净,邻里和睦,游人如织……拥有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江东梅影”的江东村一派和美景象。谈及家乡的变化,村民们个个面露喜色,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是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民警黄建明由市公安局派驻到江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江东村履新时,黄建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村入户、踏田入地开展全面调研走访,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心声。他从组织建设、脱贫攻坚、村庄整治、改善民生等多方面着手,理思路、找项目、引资金,致力于加强基层党建,扎实推动村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一年,按照市委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部署要求,结合江东村实际,黄建明携手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作用,防范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全村共组建25个网络,71个单元。黄建明经常性组织网络长、单元长入户走访,开展隐患排查,深入宣讲法律法规,并发挥警察职业优势,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1起,做到矛盾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赢得了村民们的肯定和赞扬。

  产业融合增活力

  三月春风暖,江东村十里水乡花正开,村里房前屋后处处都是橘塔、梅妃像等民俗墙绘,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据介绍,江东村是唐代梅妃的故里。江东村的“江东梅影”是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村里搭万斤红橘闹元宵,成为全市最早过元宵的地方。近年来,该村着力于打造“一街、十里水乡、百亩梅花林、千年古村落”的梅妃文化景观群,推动该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

  立足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及发展现状,黄建明积极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找准发展途径,积极争取市级下拨乡村振兴专项经费398万元,完成浦口宫广场红橘塔及周边文化主题、浦口宫广场大型显示屏、梅妃亭周边立面改造等年度挂钩项目,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此外,江东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20公顷,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以往江东村种植户因当地缺少就近存储设备,只能把蔬菜转运到涵江、仙游等地存储。为了有效解决种植户就近存储需求,江东村全力推动蔬菜转运仓库建设,打造农产品冷链保鲜基地,增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办好实事暖民心

  连日来,江东村村民在农田里忙着翻土、备耕育苗。其中就有“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的认领认种耕地。

  省直机关党工委、市直机关党工委发起“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后,江东村分别与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福泉高速有限公司对接,共有116亩退养还耕的农田实现认领认种。一批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乡村田间参与土地认领,进行农事体验,以多种方式参与粮食生产。

  黄建明介绍,江东村退养返耕盐碱地因投入成本高、周期慢、收成低,不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造成退养返耕盐碱地长期抛荒闲置。为此,去年市公安局对江东村38亩多的退养还耕抛荒地再次进行认领认种,并出资改良农田土壤,当年度实现了水稻丰收,进一步推进木兰溪生态环境的保护,守住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江东村把党建工作始终贯穿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市公安局所属党支部与江东村14户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着力解决村民的难事、烦心事。截至目前,已向困难群众捐助慰问款9万多元。

  黄建明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全媒体记者 吴琪娜/文 蔡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