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以来,农发行莆田市分行聚焦“三农”工作需求,以政策为导向,紧扣城乡融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各项优农惠农工程,深耕“六大领域”,加大信贷投入,强化履职支农,在金融助力莆田农业产业发展、整体城镇化进程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等强农惠农富农工程上奋力前进,绘就“粮安”“村美”“产旺”“岸绿”的乡村振兴秀丽画卷。
以粮为本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该行把“粮稳天下安”的思想厚植于服务“三农”发展的各项工作使命中,聚焦粮食生产、流通、收储等环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好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
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围绕粮棉油信贷业务立行之本、发展之基,落实“保收储、增供给、当主导、防风险”工作要求,积极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收购,投放仓储设施贷款199万元,支持仙游县粮食配送中心建设。2023年累计投放粮油购销储贷款4.5亿元,粮食收储资金供应主渠道地位巩固提升。
精准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发展,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14.66亿元,支持仙游县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项目(一期)、秀屿区农业农村综合资源开发提升项目等建设;累计投放农业科技贷款3.1亿元,其中投放2.9亿元支持涵江区兴化湾现代渔业多层级综合体一期项目,推动涵江区探索碳汇渔业发展新业态。
补齐短板
奏响和美乡村“幸福曲”
以服务美丽乡村三年行动为抓手,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加快城乡融合。以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投放城乡一体化贷款16.8亿元,有力支持凤凰福道植物园文旅、秀屿区闲置厂房收购与改造项目等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合规棚改项目支持,投放玉湖新城陡门西洙片区安置房、玉湖片区荔浦安置房工程等棚户区改造贷款1.19亿元,着力提高人民居住环境。加大对垃圾处理、生活环境改善等项目支持力度,投放农村人居环境贷款2.8亿元,积极支持泗华郊野公园、妈祖文化特色小镇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
改善水环境。围绕重点水利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等,投放水利建设贷款3.23亿元,积极支持秀屿区石门澳产业园滞洪区清淤及配套工程、荔城区南洋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等建设,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
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围绕农村物流往来、重要农产品关键枢纽、重大涉农物流节点等全链条流通体系建设,累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27亿元,重点支持莆田市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
服务实体
铺就现代农业“振兴路”
立足莆田区域特点、行业优势、产业基础,聚焦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支持涉农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大力支持产业园区项目,2023年累计授信产业园区项目3个、金额17.3亿元,投放1亿元支持涵江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秀屿区鲍鱼科技产业园、城厢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等项目建设。
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6.95亿元,其中各类流动资金贷款4.99亿元(含粮油购销储贷款),为民生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持续加大帮扶贷款投放力度,累计发放精准帮扶贷款7.58亿元;推动贷款企业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进入省级“千企帮千村”行动实验项目;服务普惠金融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支持普惠小微企业8家,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7100万元。
逐绿前行
念好绿色生态“发展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该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对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建设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以支持木兰溪综合治理和湄洲岛保护为重点,扩大绿色金融供给,全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投放绿色贷款29.73亿元。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贷余额81.78亿元,余额居全市金融系统第一,为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莆田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莆田市各城区、各县域之间实现了有效融合,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乡村美卷正徐徐展开。站在时代新起点上,农发行莆田市分行始终坚守“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战略定位,践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初心,对标新使命、新要求,多渠道、多方位引入金融“活水”,继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翁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