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兴农人”谢剑平在果园查看枇杷生长状况。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图为云度“科技副总”王爽(右一)与云度科研团队在讨论课题项目。
□全媒体记者 周凌瀚 通讯员 林亦霞 陈进芳
“科技副总”协助破解技术瓶颈;“兴农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致富;强化党建引导两新领域人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涵江区坚持党管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来,涵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导向,持续谋划全域人才发展大格局,打造纳才聚智大平台,形成近悦远来大生态,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该区现有各类人才967人,2023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市第一。
“科技副总”添翼产业腾飞
在涵江区经济大盘中,新质生产力正迸发出强劲势头。作为高度依赖创新的先进生产力,高质量人才成为第一资源,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人才工作对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年来,涵江区凝聚工作合力、加大引才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开创聚才引智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月1日,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副教授王爽再次来到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云度研发总监金星、工程师周剑花探讨“具有跨相机适应性的多目BEV感知系统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课题项目。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王爽在智能优化技术及工程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她告诉记者,项目成功后,将有助于云度汽车在全景影像和自动驾驶方面实现技术原创。
去年,在全市开展“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中,王爽主动报名,经过遴选成为云度“科技副总”。随后,她利用课余时间,对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根据云度的科研攻坚方向,王爽联合云度科研团队和省、市派驻云度的科技特派员一道,确定了课题方向,并列入2023年莆田市科技计划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
而在福建威诺数控有限公司,莆田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教师窦景欣带着研究生实地考察。去年8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后,他和企业签订了“装备制造产业公共测试实验室”产学研项目,正努力开展研究。
选派“科技副总”是去年我市深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大举措。涵江作为莆田高新区所在地,对人才的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有着更多需求。为此,该区按照“企业需求导向、人才技术纽带、产学研用协同”原则,摸底企业人才需求,争取人才支持,鼓励青年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市选派的18名“科技副总”中,有5名“科技副总”赴涵江高新企业走马上任。这些“科技副总”为帮助解决企业各类技术问题,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兴农人”带来振兴新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涵江区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动员各方力量的发展优势,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评选认定253名“兴农人”,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培训、合作经营等方式,到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服务、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添智助力。
4月1日,在萩芦镇林美村的翔锦大农业基地内,“兴农人”谢剑平穿梭在枇杷林里。眼下是枇杷大量上市的季节,她时刻关心着果园枇杷的成熟度和病虫害。
“我们基地种植了‘早西白’‘早佳5号’‘莆佳’等20多个优质品种。”谢剑平告诉记者,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立合作,共同培育枇杷新品,其中“早西白”等品种以清甜多汁、果香浓郁、易接稳产的特点,被市场评为“状元枇杷”,每公斤售价高达200元,成为基地营收的主要来源。
凭借突出的枇杷种植技能和基地的特色品种,谢剑平入选“兴农人”计划。“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发挥自己的特长,助推乡村振兴。”谢剑平告诉记者,当涵江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找到她,希望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参加了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兴农人”头雁培训后,谢剑平意识到,乡村振兴中,“兴农人”大有可为。
2年来,通过接穗和移植幼苗,谢剑平已经为周边农户和其他地区的种植大户提供了大批优质品种,累计有上千亩枇杷果园因此受益。“在我们的技术帮扶下,农户和果园枇杷品种实现升级,枇杷品质更优,售价也水涨船高,实现增收20%以上。”谢剑平告诉记者,眼下,她正在探索枇杷林下红松茸种植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成功后也将向周边推广。
通过发掘引进农业种植养殖能手“兴农田秀才”,手工艺技术能人“兴农工匠师”,自媒体直播带货人才“兴农云销家”,创新创业、设计运营青年人才“兴农青创客”和高校、企业人才、科技特派员“兴农智囊团”五类农业农村人才,涵江正汇聚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动力。
此外,该区还坚持“选、育、管、引”并重,着力打造一批“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按照“因村制宜、人村相适”的原则,精准选派51名驻村第一书记下沉一线。2022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31亿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00余万元。成立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25人,组建专家委员会,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行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累计培训2550多人次,新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84人。
“桥头堡”红旗高扬促发展
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涵江区树立“大人才观”和“一盘棋”工作导向,突出政治引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的把关定向作用,凝聚起各行业人才的向心力。
昨日,在荣兴机械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机械围绕MES系统智慧统筹发出的指令高效运转。这套MES系统是荣兴机械与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合作打造的“5G云网+智能AI”助力机械锻造标杆项目。去年5月,由涵江区委组织部选派三江口镇干部陈宇前往荣兴机械担任党建指导员。其间,他积极协调推动企业党支部与莆田移动涵江分公司党支部达成“党建和创”协议,推动双方党建与业务工作、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企业党员和人才活力。
据介绍,涵江着力推动组织区域化联建,以高新区非公党工委为核心,设江口、三江口、国欢、赤港等4个区域化党组织,下设若干企业党支部,配备党建指导员42名。主题教育期间,党建指导员们在各自企业党支部内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活动,设立了150多个党员先锋岗,发挥其“红色堡垒”作用,指引党员人才们在党旗引领下,争先、争优、争效,有力推动了企业党建与企业创新发展融合共进。
近年来,随着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新就业群体队伍日益壮大,为保证党组织高效运转和充分发挥作用,涵江区委两新工委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一行业一组织”为原则,探索成立功能型行业党委。去年10月,涵江区食品行业、快递物流行业等6个功能型行业党委挂牌成立。为了抓好“两新”领域政治建设,该区抓实党员教育管理,去年开展培训15期,先后培训出资人、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800余人次。组建2支宣讲小分队,开展入企宣讲30场次,把党课上到生产第一线,受众1000多人次。
各行业党委也主动发挥党组织作用。主题教育期间,行业内200多名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就近参加。饿了么公司6名党员先锋骑手分区认领单元网格,成长为基层治理“移动探头”……各功能型行业党委作用不断显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更加融入涵江发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