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海岛渔村蝶变密码

——湄洲镇下山村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湄洲日报 2024年04月19日

下山村旅游资源丰富。鹅尾沙滩吸引众多游客。

下山村优化美化水环境,提升宜居环境。

  □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 通讯员 黄冰青 许双萍 林春盛 文/图

  湄洲镇下山村位于湄洲岛最南端,三面环海,辖北头、南头、宫兜和东至4个自然村,拥有鹅尾海蚀地质公园、麟山宫、三湾滩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渔业、海上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走出一条共富共美共治共享的海岛乡村振兴之路。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发布通知,公布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湄洲镇下山村上榜。

  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山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契机,在主动融入湄洲岛全域旅游发展大局中,着力夯实产业之基、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努力绘就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和美渔村新图景。

  因地制宜,夯实产业基础

  “你们坐几点的轮渡?我一会儿派电瓶车到码头接你们……”4月17日下午,海之洲民宿负责人谢玉贵正忙着和订房的游客通电话,以便提前准备车辆接送。

  拥有网红打卡点“飞戟洞”的鹅尾神石园、世界上最古老的妈祖分灵庙之一的麟山宫、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红树林……作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下山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从来不缺“流量”,但由于先前缺少配套设施,“留量”却一直上不去。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让“流量”变“留量”,从而夯实产业基础?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下山村聚力旅游服务,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旅游民宿、探索发展庭院经济。

  谢玉贵便是其中之一。原本在西安经商的他看准家乡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政府大力发展民宿的契机,于去年返乡办起了海之洲民宿。“我们8间客房,去年暑期几乎天天爆满,供不应求。”谢玉贵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前3天的客房也都订满了。“因为距离度假景点近,而且服务贴心到位,游客零差评!”

  据介绍,下山村目前已有旅游民宿15家,每户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目前,还有一批民宿正在按流程申办中。鼓励当地群众发展旅游民宿的同时,下山村还引进专业团队提升改造村落环境、入驻运营已有项目,鹅尾夕岸度假社区、石头会唱歌·湄洲岛两岸艺术民宿等便是代表。

  走进鹅尾夕岸度假社区,新潮的妈祖形象Logo特色鲜明,咖啡厅、音乐剧场、海鲜餐厅、民宿等业态丰富,海边音乐会、烟花秀、文创展等不定期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不少来湄洲度假的游客专程到此消费、打卡,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在专业团队的带动下,下山村逐步补齐“食宿行游娱购”的短板,努力实现“快旅慢游”的目标。

  “眼下,我们和后巷村共同推进的产业振兴项目下山—后巷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项目正在招商中,希望能将其打造成集镇市场,从而进一步丰富湄洲岛南部的旅游新业态、激发旅游新动能。”下山村党支部书记谢建明说道。

  旅游产业动能澎湃,海上养殖科技赋能。下山村紧紧依靠海上养殖的优越条件和当地渔民丰富的养殖经验,投入资金发展生态养殖业,积极开展养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村内已建有4处大型养殖区域,海带养殖7户165亩,年产值355万元,提高了村财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投资160万元的6口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项目也已完成建设,正在招商中。占地10余亩的果蔬试验种植基地,也为下山村开辟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与此同时,下山村还聚焦乡村振兴光伏工程项目,选取湄洲岛4所学校的屋顶建设光伏设施。光伏装机总容量约为264.96千瓦,采用全额上网的并网方式及“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方式运作,年投资回报率约10.79%,实现年发电量31.2万千瓦时、年收益15.1万元。

  扮靓“颜值”,提升宜居环境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感受在哪里?

  平坦宽阔的村路、绿树成荫的村庄、整洁舒适的庭院、便捷醒目的厕所……走进下山村,一幅“绿、净、美”的生态宜居乡村新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下山村是我市第二批“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之一,北头片区“幸福家园”建设项目是其中重要的建设内容。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共安置户数55户,道路、绿化、排水、排污、供电、供水、有线电视、宽带线路、路灯等基础配套设施由村委会统筹建设。“该项目的建成投用,极大改善了下山村群众的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为湄洲岛‘美丽庭院’建设作出重要示范。”湄洲岛农林水局干部黄冰青表示。

  塑造农村新风貌,既要顾“面子”,也要管“里子”,如何做到“兼收并蓄”?下山村在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清洁家园”各项行动、组织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生活活动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绘就乡村美景。

  乡村的“灵动”离不开水清岸绿。下山村主动融入湄洲岛生态水建设项目,优化美化水环境水景观。通过项目整治,村内防洪排涝更加顺畅,岛上的污水、雨水得到充分净化,并抽送到各条河道,营造出美好的水生态环境。这不但让当地群众多了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还吸引部分游客慕名来参观,逐步带动起周边的经济发展。

  生态水系治理还带动了下山村村居整体风貌整治。下山村投资110万元,硬化提升部分村道土路、完善省级保护单位麟山宫夜景及相关安全设施等,同时引导村民采用微田园方式在房前屋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种植瓜果蔬菜和草本花卉,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庭院经济,既提升了村庄的生活气息和田园气息,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这边路灯不亮了,需要尽快处理。”日前,下山村“党建引领、夯基惠民”的单元微信群里响起村民所发的信息。“收到,马上现场核实处理。”相关单元长立马回复,不久后赶往现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党建引领、夯基惠民’的题中大义。”谢建明表示,基层党组织就是要积极发挥党员网格长、党员单元长等基层网格触角深入基层作用,收集民情民意,聚焦群众需求,主动解忧纾困、为民服务。

  据介绍,下山村结合“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加强末端党组织体系建设,共建立15个网格、58个单元,网格体系已实现组织工作全覆盖,并通过“党员+联系户”“党建+网格”“单元+民生”“前哨+末哨”等构建起“1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村基层治理和服务提质增效,得到了群众好评。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积极融入“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是下山村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的缩影。下山村聚力抓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严格按照职权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规范开展基层活动和村级经济建设,杜绝“一言堂”和“家长制”,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强队伍,坚持以学为纲、以新为要、以章立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完善组织阵地建设,确保“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章管事”“有人理事”;重监管,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理,把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指导开展党务、村务公开的准则,提高公开意识,规范公开流程,确保各项工作处于广大村民监督之下。

  “接下来,下山村将深度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和湄洲岛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成员领头雁作用和村民及‘新农人’的主体作用,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全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谢建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