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倩 作
人欲静而音不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安睡中被装修电钻“突突”的声音吵醒,或者想静下来读书看报时,却被楼下嘈杂的广场舞音乐扰乱了心绪。
无时无处不在的噪声,困扰着广大居民,不仅影响心理健康,增加患病风险,也带来诸多的矛盾纠纷。相较于其他污染,噪声看不见摸不着,因噪声产生的摩擦,维权起来耗时耗力。随着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守护“安静权”日益受到重视。因此,面对种类繁多的噪声污染,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防治。
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增量,重点对噪声污染实行分类防控。进一步明确环保、交通运输、公安、城管等各部门的噪声管理职责与处罚权限,不断提升治理水平,补齐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短板,为市民创造更多幸福宁静的空间。
其次,借助科技力量创新降噪技术。如采用新型隔音建材、低音施工设备,构建起噪音污染自动监测网络等。
同时,有关部门也要经常性地开展噪声污染普法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加大舆论引导,向广大群众宣传噪声污染的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法律责任,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社会认知与自觉,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噪声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营造安静、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守住老百姓的“安静权”,人人有责,更要个个参与。陈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