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完的“书”

湄洲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郑倩 作

  □蔡静燕(七年级)

  暮春,酥雨,灯下。

  我在孤灯下伏案写作,写的不是作业,而是我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

  我无暇谛听雨点儿坠至青砖的淅沥声,只因我心中明白母亲的不易。

  在我青涩懵懂的年纪,我曾一度认为母亲不爱我,她只爱我那可以炫耀几番的成绩,所以对我苛刻至极,无“母爱”的暖意。

  那段昏暗时光,我惧怕她,甚至讨厌她!我讨厌她让我写书法写到手指红肿酸胀,讨厌她让我背古诗背到心生烦躁、咽喉疼痛,更讨厌她让我写数学题写到脑子卡壳、着急就哭……我的短暂童年,被厚厚的练习册占满,没有蜜糖来治愈心中那抹酸楚与难过。

  那个早晨,母亲一脸不悦,厉声质问我:“刚才去干什么了?练字练好了?那份卷子也做完了?能上九十五分吗?少一分,就给我去面壁思过!听到没有?”我默默听着,仿佛置身事外,只是低头,捏紧衣角。母亲见我这模样,瞬间恼了起来,下意识想来拉扯我,我跑了。

  我跑到客厅,扑到正在看电视的奶奶身上,积攒许久的委屈一下子便涌上心头。鼻子一酸,眼眶一红,我便含糊不清地哭诉道:“奶奶,我不要……不要这个妈妈了……”

  哭累时的回眸一瞬,我恍惚看到离去的母亲,已红了眼……

  奶奶抚顺我的背,叹了口气,无奈道:“囡囡不知道,妈妈爱你,很爱呢!”“不信,奶奶居然骗我!”“乖,奶奶跟你讲讲你妈妈的故事,囡囡这么聪明,听完就全都知道啦……”

  原来,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小农村,且是在一个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贫困家庭里,生来便不受待见。但她历经磨难,终于得到读书的机会。可书却被她的父亲收走了,他觉得女娃子上学,不如早点出去打工,为家里挣点钱。所以,母亲断断续续读到初中,却没毕业。后来,她出去打工,有人说她没涵养,连一本书都没能好好读完。于是,她买了书,但平日忙于工作,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刷碗熨烫,等做完这些她浑身酸痛,疲惫至极,困意袭来,哪有时间看书。

  是的,曾经,她也看过一些书,可那一字一句都不见了,它们在哪儿?

  它们埋在了锃亮的客厅地板下,融化进了洗衣液里,和食物残渣一起冲进了下水道……她很想读书,可是被艰难的生活和繁重的家务困住了。

  我读懂了母亲的故事。

  我把字练了,卷子也认真做了……

  夜深,人静,灯仍亮。我愿替母亲读她未读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