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慈善情怀

——记北岸经开区“好邻居”模范吴文琰
湄洲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他是孩子口中的“好爷爷”,村民口中的“好邻居”,陌生人口中的“大善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善行义举,尽己所能帮助和温暖着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如今,他已到耄耋之年,却仍行善不止。他就是北岸东埔镇度下村的“好邻居”模范——吴文琰。

  “以前生活过得辛苦,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在吴文琰家中,笔者看到,86岁的老人虽然有些步履蹒跚,但精神抖擞,头脑清晰,耳聪目明,打起招呼、谈起话来神采奕奕。他说:“现在的孩子,能够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呀!”

  十几岁就外出闯荡的吴文琰,曾经靠为人修补蒸笼为生,仅上过几次夜校的他十分重视教育。1993年,度下小学异地重建,集资的任务落到他肩上。重建一所学校并非易事,经多方努力,仅筹集到8万元。“孩子们没有地方读书怎么行?”吴文琰说,必须要让孩子们获得学习的机会。后来,吴文琰和村干部提出,根据当时的政策,在忠东路一侧划出13个店面的地块,按每个地块1万元的标准,由村民认购,将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小学重建。这样,才顺利启动学校重建工作。

  2015年,他将自己的路费送给陌生人付医药费;疫情期间,他给村里捐赠5万多元;近两年,他又出钱出力给村里修戏台、修宫庙;逢年过节,他还走访关心村里困难家庭,并送去生活用品和爱心款……谈起吴文琰,村里的乡亲们连连称赞,大家都被他多年来的无私和善举所感动。

  去年,同村的一位困难乡亲患病,吴文琰的4个儿子得知情况后,每人掏出几万元帮助其接受治疗。“父亲说过,对于困难的人,应该及时伸出手,能帮一点是一点……”吴文琰的二儿子范国富说道。吴文琰的下一代受到父亲言行的影响,传承大爱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感恩和奉献精神。

  “我们这一辈人都是吃苦过来的,都经历过波折的岁月,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如今,我们想通过做好事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我逐渐老去,但还有我的孩子们,相信他们会继续将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传承下去。”吴文琰表示。陈琛 林抒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