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近来,我市天气多变,时晴时雨,时暖时凉,昼夜温差动辄10℃以上,一天两季,市民一不留神就易患上感冒。医生提醒,市民尤其是老幼体弱者,在季节交替时期,应适时增减衣物,常通风、勤洗手,必要时戴好口罩。
连日来,记者从市区多家医院获悉,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呼吸内科门诊感冒患者占比超过了一半。5月15日一大早,42岁的张先生因感冒发烧来到市第一医院就诊。他自述,前一天早上赶着上班打卡,穿短袖骑着电动车就出门了,8公里的路程吹了将近半小时的冷风;中午在办公室午休,近30℃的太阳晒得写字楼热烘烘的,开了近1小时的空调;傍晚下班前又有任务,加班到将近21时才回家,一路上又吹了20多分钟的冷风。当晚,他就出现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还发高烧至39℃。第二天早起,他仍高烧不退,其妻子担心他又“阳”了,到单位传染同事,便赶着他上医院。无奈之下,张先生请假到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就诊。
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志雄先通过新冠病毒抗原快筛,为张先生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接着通过望、闻、问、切,确诊其染上风热感冒,并开具了几味中成药。
黄志雄介绍,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主要是受寒所致,有2个阶段:初期受寒,寒邪入侵皮肤和肺部,出现无汗发冷、怕风、打寒颤、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进入受寒发热期,寒气已从表皮进入身体内部,会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风热感冒大多由于温差较大,导致身体冷热失常,风热之邪乘虚而入。其主要症状为发热重、轻微怕风、头痛、咽喉红肿疼痛、痰又黏又黄、鼻涕一般为黄色。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也可能转化为风热感冒。
他指出,春夏之交,天气变化无常,市民外出可带一件薄外套,随时增减衣物;通过加强锻炼,保证营养,合理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同时,室内场所应该经常通风换气,外出归来、触摸公共物品后勤洗手,进入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