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之家内丰富多彩的活动。

城厢区为老人开展健康体检等服务。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沈兰兰 文/图
老年乐,则家庭美,老年安,则社会福。城厢区积极探索幸福养老新路径,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托起幸福“夕阳红”。
城厢区共有93个村,29个社区,常住人口54.7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82%,白发浪潮来袭。
老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有所安,这是老年人的“幸福密码”。暮年是生命的必经过程,但老年生活也可以千姿百态。为让养老变“享老”,城厢区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构建起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新格局,托起“银发一族”稳稳幸福感。
家门口打造“花样”晚年
清蒸鲈鱼、荔枝肉、肉末茄子……数十种菜肴整齐摆放,霞林街道下黄社区的老人们在社区长者食堂窗口点菜、取餐,美美享受午餐。该社区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餐饮补贴,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食堂边,阅读区、健身区、休息区等设施齐全,为老人们提供娱乐休闲和日间照料服务。
家门口的食堂,既有烟火气又有幸福味。既解决老年人的用餐问题,又让老年人之间、邻里之间多交流,加深感情。
记者了解到,城厢区共有14个长者食堂、1个中央食堂、1个助餐点。该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化、连锁化、体系化的“公建民营”新模式,采取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公司如禾康养老服务公司、金善堂养老服务公司、鑫鑫有约养老服务中心、筱竹养老服务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长者食堂运营模式,为全区老年人提供早餐型、午餐型、节庆聚餐型等多种服务。
幸福的晚年,从“舌尖”暖到“心间”。打牌、下棋、聊天、晒太阳、吃早餐,在华亭镇后塘村幸福院,每天一早,村里的老人们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该幸福院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等普惠性养老服务,充满浓浓的暖心感。
不出村居,乡村老人便能享受到最舒适的养老服务。城厢区民政局局长郑向高介绍,城厢区共有65家农村幸福院,其中32家完成星级评定工作。设置有棋牌室、健身区、多功能室、阅览室、休息室等设施场所,同时以点带面,结合居家养老项目为周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七类”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等服务。
除此之外,城厢区共有13个长者之家及照料中心,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剪头发、量血压、测血糖、举办集体生日会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门口的“花样”晚年,点亮银发人生。目前,城厢区98%以上的社区(村)建有1处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区共有22家新建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为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晚年生活,近3年来,城厢区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财政支持,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长者之家、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建设补助约1527万元、运营补贴约294万元,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发挥了财政资金对养老服务体系的保障作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托起机构养老“夕阳红”
5月15日下午,华亭镇多福颐养院的27位老人午睡完吃了点心后,开启了美好的下午活动时间。或下棋、画画,或看电视里播放的莆仙戏曲,或到户外运动,其乐融融。
华亭镇多福颐养院坐落于华亭镇圳头村,与华侨医院融为一体,占地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一家医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机构,2021年9月正式启动营运。
该院院长潘丽英说,为使入住老人住得开心,所有老人居室设置有养老护理专业设施,一日三餐一点心由专业营养师搭配,颐养院与华侨医院联合,随时为院民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保障患有基础性疾病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在这里,老人们有丰富的活动,10个工作人员与他们同吃同住,改变了人们认为养老院就是‘关禁闭’的偏见。”潘丽英说。
身体衰老、精神孤独、社交困难……人老了,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老人安,才能社会安。面临挑战,如何托起“夕阳红”?为破解养老难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城厢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城厢区民政局副局长曾秋泉表示,城厢区共有华亭镇幸福疗养院、华亭镇多福颐养院、常太镇敬老院、灵川镇幸福养护院4家养老机构,床位300多张。其中华亭镇幸福疗养院、灵川镇幸福养护院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共投入财政补贴200万元,改造提升硬件设施。
华亭镇多福颐养院和灵川镇幸福养护院符合“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模式。华亭镇多福颐养院与华侨医院合作共建医养结合项目,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灵川乡镇敬老院和卫生院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形成敬老院+卫生院互助养老新模式,为全区“康养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将红利让利于民,城厢区对养老机构入住床位给予补助,大手笔的资金保障大幅降低了老年人入住的成本,确保每个老人都“去得起、住得上”。
“智慧”养老擘画新图景
打开“莆田市智慧养老平台”,全区养老机构便可实现动态监管。城厢区民政局在全区养老机构重点区域安装监控系统,并整合各机构公共区域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全部接入平台实现24小时监控全覆盖。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城厢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作用,依托“全市一张图”的“数字底座”,夯实“政府主导、部门合力、社会参与、专业服务”的养老服务发展思路,推动智慧城市未来发展和互联互通。
政策引领、试点先行、智慧平台等方式,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
在莆田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的“智慧养老e+综合服务平台”前,工作人员借助系统派发任务工单,助老员接取任务,在完成后拍摄照片上传平台,实现“派发工单—上传工单—核实工单”智能化闭环管理过程。该公司还提供一系列智能产品辅助老人生活,减少高龄老人居家风险,为他们提供一个更方便、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郑向高介绍,近年来,城厢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化、连锁化、体系化的“公建民营”新模式,引进莆田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等,为全区“七类”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或应急救助服务、上门看病或康复护理服务、家政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助餐助浴服务、代购代办服务、心理咨询或聊天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八类基本养老服务,精准对接服务需求。目前已累计服务7892人约14万人次,为老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曾秋泉说,改造以安装扶手、地面平整、防滑处理为主,还结合老年人行为习惯、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等开展服务。2021年以来,一共改造405户。
一颗初心照“暮年”,城厢区更多为老年人事业的探索正在不断酝酿和发展。在爱的沐浴下,在多重保障下,身康体健的老人们年老而不衰老,写就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