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企释法答疑 优化营商环境

湄洲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陈丽明 通讯员 戴慧敏 柯蕾)近日,秀屿区人民法院深入莆田某制品公司,就该企业涉诉案件进行释法答疑,获得该企业的认可和称赞,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莆田某制品公司因公司生产经营需要,与莆田某建材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约定由建材公司向制品公司提供预定的水泥,于次月结算上月货款。后双方结算确认,截至2023年9月,制品公司累计欠付货款约55万元,为此建材公司出具原料结算单交由制品公司收执,但制品公司分文未还。

  因事情发生过程中,存在与第三方公司的牵扯,致使制品公司一直拖欠货款未付。在多次催讨无果后,建材公司遂诉至法院。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有效化解两家企业间的矛盾隔阂,经办法官和制品公司负责人多次联系沟通。调查过程中,法官还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工情况、发展构想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向企业普及生产经营中可能碰到问题的法律知识。

  最终,建材公司和制品公司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制品公司分3期支付全部欠款。调解成功后,经建材公司申请,法院依法解除对制品公司的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