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乡村振兴美丽“途”景

——我市多举措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增强群众出行满意度和舒适度
湄洲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北岸乡道Y412山妈线

  旧路换新颜,路畅景更美。一条条路面整洁、路缘清晰、标识醒目、设施完善、排水通畅、路域洁美的农村公路在莆阳大地上延伸,它们有的在九华山间盘山而卧、有的在萩芦溪旁临溪而绕、有的在妈祖圣地里穿流而向,与温婉灵动的木兰溪交相辉映,谱写出一幅“路畅、景美、生态优、百姓富”的画卷。

  创新党建引领

  今年伊始,荔城区西天尾镇县道X221西常线南少林至福厝段、乡道Y020洞福线呈现出崭新面貌,全线约22.5公里的公路都换上了“新衣裳”。

  近年来,全市交通系统坚持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市区镇三级联动,把党建创新融入项目一线,以创建最美乡村“福”路为抓手,引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我市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市交通运输局直属机关党委、荔城区交通运输局党支部、荔城区西天尾镇党委三级联动,联合开展创建荔城区西天尾镇最美乡村福路活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路面改造提升、边沟硬化、边坡整治、沿线绿化美化等措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水平,提升了山区群众出行条件,助推县道X221西常线和乡道Y020洞福线创建最美乡村福路。

  该项目的建成将推动沿线紫霄怪石、南少林禅修文化、逸林农庄、花千谷、千年古寺苦竹寺、九华叠翠祈梦文化、陈国柱故居红色文化及美丽乡村典型示范象峰西隐亭等自然资源开发,助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电商产业。

  科技助力

  在蜿蜒曲折的萩芦溪旁,县道X221大江线萩芦至江口段,一条整洁流畅的沥青柏油路,穿梭于山间田野,环绕在潺潺溪流边,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涵江区交通局先试先行,全市首家引进“高模量超薄沥青罩面”的黑科技技术,于2022年、2023年先后对县道X221大江线萩芦至江口段全线约9.2公里的路面进行改造提升,通过低成本的投入,既满足了绿色低碳、节能降耗的要求,又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路面提升改造,助推农林产业融合发展,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获得感和满足感。

  在莆田人民“大水缸”东圳水库旁,县道X203龙游线洋边段上,一条黝黑发亮的沥青路宛如一条蜿蜒的黑色丝带,捆绑在“大水缸”周围,静谧而优雅。城厢区县道X203龙游线一直受困于水源保护区,无法对原有路面技术状况平整度进行改造提升,常年检测PQI分数不高,群众出行满意度有待提升。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改善路面技术状况水平,城厢区交通局主动担当作为,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积极沟通协调环保部门,采用“超薄磨耗层”技术对县道X203龙游线洋边段路面进行改造提升,提升了路面抗滑性、降低了路面噪音、改善了路面平整度,不仅满足了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又提升了路面的技术状况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赋能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管理

  在通往莆田新二十四景“妈阁风涛”的路上,细心的群众发现了,原先不平整的乡道Y412山妈线和村道CL53妈祖宫线变成了一条平缓舒展、信息感十足的沥青公路,一条条崭新的标线、一块块科技感满满的标牌指引着世界各地妈祖信众去往妈祖阁虔诚朝拜。

  近年来,北岸交通局深刻总结辖区内农村公路发展的堵点难点,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对通往妈祖阁的必经之路乡道Y412山妈线和村道CL53妈祖宫线进行提升改造,利用绿色环保的超薄沥青材料对路面进行改造,使得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得到了提升;并充分考虑节假日人流量较多、易堵车等因素,在沿线设置F型可变情报板、交通流量调查点、3D全息屏等内容,提升了群众出行的舒适感和满足感。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批示的十周年。十年来,我市交通人始终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按照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推进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设施提升及危桥改造等民生项目,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10年来,全市共计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384公里、危桥改造251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087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5790公里,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83.5%,乡镇通三级路达100%,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74.1%,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99.2%,建成了以等级公路为骨架的农村路网,通达深度、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持续提升和改善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水平,继续做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等民生工程,加快完成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单改双、美丽农村路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

  黄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