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岗”让岗位“触屏可及”。
涵江抓住新经济业态,让妇女实现高质量就业。
□全媒体记者 周凌瀚 通讯员 林亦霞 梁秋鸣 陈晓红 文/图
“春风送岗”、直播带岗、出门揽才、灵活就业、帮扶提升技能……涵江区把就业工作放在民生工作首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公共就业服务和管理、重点群体就业等各项工作,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民生福祉,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涵江区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公共就业服务和管理、重点群体就业等各项工作。2023年,就业工作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今年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就业人数243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拓宽岗源优服务
毕业,是最美的乐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个人发展,牵动千家万户。涵江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度重视的“心头事”,一方面精准拓岗吸纳毕业生就业,一方面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以最贴心的服务,为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希望各企业拿出好岗位,为涵江发展积蓄人才动能,也让更多大学生了解涵江、选择涵江、创业涵江。”近日,在涵江区人社局组织的赴校招聘筹备会议上,有关负责人在征集企业用工需求时,对企业提出了要求。6月7日,该局将组织多家知名企业到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组团揽才。此次组团前往高校招聘的企业不仅是涵江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所提供的岗位也涵盖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岗位。
“这次主要招聘门店储备干部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热忱欢迎有志之士加入……”近日,在涵江区高校毕业生专场“直播带岗”活动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化身“主播”,从岗位职责、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与求职者热烈互动。通过“直播带岗”,更多工作岗位“触屏可及”。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招聘之间有效对接,涵江区创新开展“高校毕业生直播带岗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及求职者架起“云”桥梁,千方百计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实现用人企业和求职者的精准匹配。
“与传统招聘方式相比,这种新型求职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感兴趣,接受度也更高。”涵江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戴建昌表示,“直播带岗”身临其境、实时互动的新型招聘模式,既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提高招聘效率,也让求职者更方便快捷参与,实现简历一键投递,做到云端高效揽才,更好地满足供需双方需求。
记者了解到,该区今年已开展“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共9场,累计提供岗位2549个。
在政策上,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题,涵江区持续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鼓励青年人才面向基层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去年,该区还积极对接企业,摸排3087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去年该区结合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信息,对1063名涵江籍离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进行摸底建档,形成未就业毕业生清单。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围绕促进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涵江区还实施就业“红娘”帮扶行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去年一年,对23名离校未就业应届困难毕业生予以重点就业帮扶,就业率达100%。
灵活就业促提升
当前,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涵江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促进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
“以前找活儿,常是熟人介绍或者包工头安排,有时说好的工钱也会被打折扣。还是新建的零工市场好,信息齐全公开透明。”昨日,刚刚通过零工市场找到新工作的胡金庭感叹。
50岁的胡金庭是个有着30年驾龄的老司机,早些年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由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他的收入也常有起伏。
5月29日,涵江区零工市场揭牌成立。胡金庭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通过“灵工邦”微信小程序,输入自己性别、年龄、学历和技能信息后,迅速匹配到了上百个临时用工需求。
记者登录该平台看到,平台设置了家政康养、餐饮酒店、物业管理、物流仓储等25个技能大类,300多个细分技能岗位。其中仅家政康养就有52个细分技能岗位。
据了解,涵江区零工市场建设由政府主导,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运用,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形成就业、创业全方位支持的综合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政策宣导等服务。依托“灵工邦”微信小程序,该区线上零工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平台注册用户累计4000余人,入驻企业累计275 家,共发布岗位300余个。而5月29日揭牌的涵江区线下零工市场,提供涵盖就业咨询、政策宣传、培训指导、候工休息等方面的一站式人社服务,区人社局派驻3名服务专员为群众答疑解惑、送政策上门。
涵江区人社局局长曾昭伟告诉记者,零工市场启动运营,既能满足地方企业对非传统临时用工的迫切需求,也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更低门槛、更灵活的形式,发挥了就业“蓄水池”的重要作用。
目前,零工市场聚集了不少大龄劳动者,他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技能水平不高,职业培训成为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的重要方式。
为此,涵江区顺应“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地特色创业品牌行动计划,强化“技术赋能”,释放“培训红利”,培养造就一批熟练掌握互联网创业知识的网络创业人才,实现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2023年以来,涵江区人社局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广大劳动者互联网创业思维,举办马兰花网络创业培训班6期,吸引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意愿的直播“网红”、自主创业者、高校毕业生等参加培训,培训合格151人次。
帮妇助残拓岗位
妇女与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较为弱势。但近年来,妇女、残疾人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就业人员占比逐年提升,越来越多女性和残疾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涵江区把促进妇女、残疾人就业作为重要任务,既突出“充分”,又坚持“高质量”。
为了保障妇女在就业的同时能兼顾家庭,涵江区妇联与企业沟通创新建立了“妈妈岗”。欧米加实业公司根据手工纺织不同机台的性能和产能,从流水线原有工序中拆分出纯手工操作或技术门槛较低的工序,分不同上班时段,设立“妈妈岗”。女工每天工作5至8小时不等,上下班时间自由掌握。目前,该公司“妈妈岗”共有30多位“宝妈”实现灵活就业。
今年,随着“龙宝宝”扎堆出生,月嫂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日前,数十名学员在月嫂培训班学习婴儿被动操手法。家住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的林秀琴就是其中的一员。林秀琴告诉记者,她本是一名家庭妇女,在涵江区职业介绍中心的帮助下参加家政培训,接触到了育婴行业,再加上自己十分喜欢带孩子,于是决定加入家政母婴护理行业,做一个优秀的月嫂。
据介绍,该区妇联立足“三精准”,多措并举保障女性高质量就业;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参与“春风送岗”招聘月等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为妇女提供就业政策、法律解答和就业指导服务;走访巾帼企业面对面收集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引导广大女企业家开发更多优质岗位,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加强供需信息对接。为了让更多妇女实现更好就业,涵江区妇联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就业新特点,在推动萝卜科技接纳更多女性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联合建立电商线上学习群,通过线上线下为女性讲授电商销售技能,打造新时代女性创业创新的“摇篮”。
而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就业,涵江区从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入手,聚力为残疾人铺好“就业路”。
5月29日,涵江区残联在莆田市建成厨师团餐饮有限公司举办2024年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分别邀请中国烹饪大师谢剑峰、孙建成,为12个乡镇(街道)110位残疾人培训莆田特色美食理论讲解和技能实操等。
为了让残疾人树立就业信心,区残联党支部还深入企业,为全区有培训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能接受的家常话,宣讲党的好政策,鼓励残疾人更加自信、自强、自立,奋发有为,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宣讲之余,区残联组织残疾人到企业车间实地参观,并引导企业持续开发新型、稳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