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情

湄洲日报 2024年06月08日

  □彭晃

  端午节时给孩子戴香囊和系五彩丝线,是家乡的风俗。尽管关于端午更多的话题是粽子,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却是给予过我童年无尽快乐的端午香囊。

  小时候在农村,物资匮乏。每年端午,对于孩子来说,胸前能挂漂亮的香囊,手脚腕上系根五彩线,吃上煮鸡蛋,就是最好的待遇了。

  母亲的缝纫技术很好,端午前几周,她就开始收集漂亮的丝线、色彩鲜艳的布头。每到阴雨天或晚饭过后,她就端坐桌前,从针线筐中取出针线,将那些色彩艳丽的碎布拼缝一起,装上雄黄、苍术、藿香、艾叶、香草等配成的香料,离得很远都可以闻到香草的味道。

  母亲缝制着香囊,时而比画,时而裁剪,时而穿针引线……我和哥哥静静地趴在桌边一言不发,专心地注视着母亲每一个轻巧娴熟的动作。我们都怕打扰母亲,怕细小的针脚刺痛她的手指。

  记忆中,母亲做的香囊几乎没有重样的,有老虎、小鹿、小猪、飞鸟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一些心形。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绝不比街头卖的逊色。因为,那一针一线里都蕴涵无限的母爱。

  那时,家家户户条件都不好,多数孩子的五彩线都要几家来凑,才能拼成五种颜色。有一次,隔壁婶婶家为了给表妹做五彩线,连缝棉被的白线和黑线都用上了。当时我家条件尚可,母亲经常给衣服绣花,织毛衣,收集的毛线和绣花线较多。她没怎么费力气,就搭配出好看的五彩线。

  端午节一大早,母亲就把我和哥哥叫醒起床。她把五彩线给我和哥哥戴上,随后就和父亲去地里忙活了。我和哥哥戴着漂亮的香囊和五彩线出去玩耍,引得小伙伴们羡慕极了。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街头超市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香囊,很多传统饰物已不需自己制作。但每逢端午,母亲还是要做很多香囊,而且越做越好看。特别是她做的卡通图案香囊,不仅清香宜人,而且样式新颖,色彩亮丽,好多亲戚邻居们的孩子甚是喜欢。

  岁月流逝,对童年端午的回味,是一种清新的感动。端午这个节日,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如今,我早已过了戴香囊的年龄,可那份根植于心底深处的香囊情结,和母爱一样,一直是那样鲜活,那样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