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关切 纠治推诿扯皮

——市12345平台创新研判机制破解部门职责不清难题
湄洲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12345,有事找政府!”不少市民遇到问题,都会拨打12345热线。然而,市民诉求中一些疑难问题,因涉及面广、成因复杂,有的会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以下简称“市12345平台”)创新采用“1+N”研判机制,启用“一锤定音”派件模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边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自4月份“一锤定音”研判机制运行以来,我市已解决31件推诿扯皮问题。因地域不清、职责交叉、事项移交和监管空白等推诿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问题解决速度明显提升,部门间沟通更加顺畅,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做到了减负、提质、增效、赋能。

  市12345平台有关负责人介绍,“1+N”研判,即该平台发挥“1”的作用,借助“N”的力量参与研判,“一锤定音”明确责任管辖,同类诉求参照派转。针对因地域不清导致的相互推诿问题,由民政及相关主管部门等发挥“N”的作用;针对因职责交叉、事项移交导致的相互推诿问题,由市政府办、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司法局及相关主管部门等发挥“N”的作用;针对因监管空白导致相互推诿问题,由属地政府(管委会)及相关领导小组等发挥“N”的作用。各级12345平台还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效能监督员、党员律师帮帮团等参与“一锤定音”研判。

  4月4日,市民反映城港大道沟口加油站出口处一个雨水井盖破损严重。该平台第一时间将诉求件转派至属地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但都被以“不属于管辖范围”为由退单。平台即刻要求相关部门先行修复。同时,通过深挖争议产生的来龙去脉,查阅部门三定、部门权责清单,运用“一锤定音”机制,要求市土地储备中心牵头查证城港大道项目用地及建设红线,并协同市城市管理局市政部门、荔城区确认管养范围。

  通过多方查证,确定该处为市土地储备部门建设,已移交市城市管理局养护。此次研判,厘清了今后该范围雨水井盖及雨水篦破损、塌陷、松动等问题均由市城管执法部门处置。同时,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要求责任部门将日常排查纳入常态化管理,从小事入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该机制实行“吹哨报到”联动处置,实行“牵头吹哨、协办报到”和“首接吹哨,协办报到”。针对职责不清、监管空白等暂时无法明确职责管辖的,由牵头部门吹哨,召集协办部门联合处置;涉及安全隐患类诉求事项,实行首接吹哨,首接单位现场核实并预处理。

  6月5日,市民反映荔城南大道恒信大厦后门道路因多次挖地施工,导致底层淘空、部分坍塌,请求紧急安排施工加固,以防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燃气泄漏等事故。

  因涉及多部门,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马上由线上认定改为现场认定,由首接单位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成立调查组,根据“一锤定音”的首接责任制度,要求通信运营商、燃气公司立刻赶到现场。

  经勘查核实,市民诉求位置存在路面泥沙流失的情况,现场有莆田供电公司井盖管道和污水井,但燃气管道并未经过,暂无安全隐患。莆田供电公司即刻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同时上报开展土建工程修复。因多部门处置及时,得到群众点赞。

  据介绍,下一步,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将紧紧围绕“12345标准化建设”和“减负、提质、增效、赋能”总要求,持续创新政务热线服务,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让民之所呼“落地生根”,为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凝聚民生磅礴力量。      全媒体记者 蔡晨晖 通讯员 杨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