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听障人士郑某用手语向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者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帮助化解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原来,郑某此前通过莆田残联微信公众号“莆善情”预约入口,申请“法律援助”公益志愿服务。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申请后,委派法援律师为其撰写民事起诉状。之后,郑某在法援律师的帮助下,到仙游法院登记立案。法院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成功化解困扰郑某多年的民间借款纠纷,维护其合法权益。
这是市法律援助中心心系群众、为弱势群体捍卫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打造“法援惠民生”品牌,通过多种渠道、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帮助援助。
该中心开辟信息无障碍通道,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让残疾人随时随地甚至不出家门就能获得法律咨询服务。开辟程序无障碍通道,保证残疾人优先获得法律援助。实行“三优先”原则(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定),对情况特殊者采取“先援助,后审批”,实行上门服务和定期回访服务,帮助申请“减、免、缓收”诉讼费等。开辟无障碍设施通道,方便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开展法律援助临街一层便民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提供无障碍配套服务设施。
据统计,自2019年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活动以来,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万多件,其中涉及残疾人1032件,接受涉及残疾人法律咨询共2800多人次。(陈龙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