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湄洲日报 2024年07月09日

  图为弥高岩上布满了各个朝代皇帝及名人雅士的摩崖石刻。

  □闽水 文/图

  我对泰山的钦仰久矣。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神圣的历史文化和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让我心向往之。

  我们从褔州飞抵济南。在前往泰安的车上,司机告诉我们,泰山看起来不是很高,但却有6600多个台阶,特别是山顶的十八盘那一段,非常陡峭,爬起来相当吃力。年纪大的人最好去桃花峪乘坐大巴到桃花源,再乘坐缆车到南天门上去游览,这样可以免去徒步登山的困苦。同行的一位30岁左右的泰安籍乘客也说,他爬了泰山,第二天脚根本不想动了。我原先做过爬山攻略,以为泰山最高海拔1545米高,爬一段1000多米高的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看来,爬泰山的难度确实不能小觑。

  第二天一早,我们匆匆赶往桃花峪游客中心。只见排队乘车的游客已经人山人海。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搭上大巴。大巴在弯弯曲曲的狭窄山路上行进,山风拂面,清爽舒适。五月的泰山,阳光明媚,满山翠绿,清幽迷人。不时还可以看到山路上一些徒步登山的游人。昨晚我们在酒店听服务员介绍,这个季节爬泰山的游客非常多,许多年轻人还在夜晚登山,赶到第二天早上在山顶观看日出东方的雄伟奇观。看来,我们撞上了一个登山的旺季。

  有了大巴和缆车确实方便,我们用了不多的时间就轻轻松松上了南天门。

  南天门山上,有一条不是太长的天街。古人认为,泰山代表天,泰山上的小街道即谓天街了。天街的牌坊高耸气派,在此留影的游客比肩接踵。天街上有座白云亭。在云雾缭绕的日子里,坐在白云亭中,看白云蒸腾缥缈,穿身而过,有如遨游天空、飘飘欲仙的感觉。过了白云亭,一边是突兀的山崖。山崖上有许多题刻,伫立悬崖边可俯瞰泰山十八盘等景观,感受“仰观俯察”“海岱纵目”“低云近日”之气势。

  泰山不愧是文化名山,山上随处可见历史的遗痕。

  天街往上走,即可见一座巍峨气派的古建筑——碧霞祠。碧霞祠始建于宋代,供奉着碧霞元君,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碧霞祠内外,人潮涌动。一座焚香炉前,挤满了虔诚的烧香人。焚香炉上空香烟缭绕,雾气蒙蒙。焚香炉已被香火熏得通体黝黑,可见其岁月的长久与香火的旺盛。

  过了碧霞祠,就是古气苍苍的青帝宫。宫门上方署有“敕修青帝宫”大字,显然在告诉人们这宫宇的不凡。它是皇帝钦定修建的古老建筑,它散发出来的是皇家的气息、皇家的气派、皇家的庄严。

  最令人流连驻足的是泰山圣水井后耸立着一座叫弥高岩的悬崖峭壁。在这块巨大的不规整的峭壁上,布满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皇帝及名人雅士的摩崖石刻。各种风格、各种书体、大小不一的石刻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既有“壁立千仞”“可摘星辰”的气势,也有“置身霄汉”“呼吸宇宙”的气概。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封禅泰山时亲笔书写的《纪泰山铭》。《纪泰山铭》鸿篇巨制,洋洋大观,且用金粉涂字,显得金光闪闪,气势恢宏。故此处人称“大观峰”,又称“唐摩崖”。这是一处令人大开眼界的石刻奇观,是一座研究泰山历史文化的宝库,是一所珍贵的艺术圣殿,令人顿感泰山的尊严和神圣。

  往上走,在玉皇顶下面的一处悬崖上,竖立着两块“雄峙天东”“孔子小天下处”的石碑,据说这是2000多年前孔子站立泰山上的地方。我们登上悬崖眺望,齐鲁大地尽收眼底,极目远方,苍苍茫茫,混沌无际,阵阵山风拂身而过,顿觉宇宙无边,乾坤浩荡。

  再往上三十米左右,便是名满天下的泰山标志“五岳独尊”石刻景点。这里是人民币5元纸币背面的“五岳独尊”取景地,也是游客们必到的网红打卡点。我们等待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寻得一个空隙,匆匆拍了几张照片。

  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峰,是每个游客登泰山必到之处。玉皇顶因为建有玉皇庙而得名。这里原为汉代帝王的封坛遗址,庙内还竖立了一块“古登封台”的石碑。庙前的台阶旁耸立着一块5.2米高的方柱形的无字碑,为汉武帝封禅泰山时所立的标志。无字碑顶天立地,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古人已悠悠离去,只有天地永恒,只有碑石无言且不朽。

  玉皇庙的建筑面积302平方米,由东西两院组成,建筑物有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禅房等。

  登山的那天,阳光明媚,视线极好。站在玉皇顶上,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四面群山,恰如茫茫大海中的一个个小岛屿,远方的山东平原也如苍苍茫茫的海平面。人在高峰之上,眼界所及,心胸豁然开朗,神情怡然超脱,真乃登高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