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集合

湄洲日报 2024年07月13日

  □刘青华

  深夜,一阵连续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响彻寂静的营区,学员们一个个像上足了劲的弹簧,一骨碌从床上弹起,按照轻装紧急集合要求行动。

  黑夜里,学员们摸黑打起背包,按照上铺在右、下铺在左的约定位置,各自紧张有序地穿衣戴帽穿鞋,从床底抓起一双胶鞋,顺势插在背包的背面。背着从床头柜后侧取来的水壶和挎包(内装雨衣),边整理衣物、边扣扣子、边调整背带地跑出了寝室,经过洗漱间时,再捎上毛巾和口杯后,径直奔向集合地点。待人员到齐后,值班员迅速整队报告,整个过程用时1分30秒。

  队长在队列指挥位置站定,一脸严肃的表情比平时多了一份刚毅,让人感到此次紧急集合有重要任务。他压低嗓音下达一整套紧急命令,各区队长按照命令依序跑步带队前往指定位置。

  夜暗下,一支130多人的武装部队,身着作训服、头戴作训帽、身上斜挎着水壶,背着背包,行色匆匆地奔袭在营区大道上。队长在前方领路,各区队依序跟进,一路上除了急促而紧张的步伐声,还有学员们急促的呼气声,间或传来区队值班员的催促声:“一个跟紧一个,后面的快点跟上!”

  当队伍行进至营区大道岔路口时,左拐朝西向汽车队方向继续行进,而不是右拐朝东向学院大门方向行进时,我们意识到今晚又是一个紧急集合演练,比以往更加逼真。队伍在环院大道上奔跑了6圈,这注定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

  紧急集合自然就要打背包,这是一种巧活,不经过一番勤学苦练很难达标。

  背包带,通常有一粗一细两条。粗背包带宽约3厘米、长约3米,用于双肩背负背包,长短可根据身材调整。细背包带宽约1厘米、长约6米,用于捆扎松软的军被及包裹在枕头套内的附带物等。平日里,按规定把那条细背包带盘成一圆状,再用粗背包带缠上一层,状若饼样,置于床头外侧,随时备用。

  背包打法是“三横压两竖”。摊开被子铺平,对折两次成一长条状,再从两端分别往里各折小四分之一,同时把枕头套及附带物夹在其中,再一次对折成包状。

  背包带的捆扎通常有三种:一是把细背包带的一端打个圈,将另外一头穿圈而过并拉紧,在被子上缠三圈系牢即可。此种打法优点是快捷迅速,缺点是背包不紧实,易松散,不利于长途行军。二是细带对折,在被子上打个十字,反转,将两端双双穿过打折处,再反转被子,把背带系紧即可。此种打法比较快、背包比较结实,多数人选择此种打法。三是将固定好细背包带的一端,再行缠绕、反转。此种打法最结实、最美观,如果不拆,背包永远不会散,利于长途行军,缺点是太复杂、费时间。

  紧急集合时紧张、激动、自豪、尴尬……那种五味杂陈的心情与场景至今难忘。每一次的体会和感悟都是不一样的,有被批评时的羞愧与伤心,有被表扬时的骄傲与自豪,有背包散架时的尴尬与狼狈,有落在队伍后面时的难过与悲伤……

  在此后的岁月里,我又经历过许多次的紧急集合,唯有这一次,记忆最清晰、印象最深刻。如今,27年过去了,可当年的情景却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