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文/图
7月11日下午3时,太阳照射,室外温度高达37℃,走进城厢区商务大楼,却感受一股凉意扑面而来。在一楼左侧,“新心红色驿站”的招牌十分显眼,休闲吧台、休息桌椅、急救药品、书报架、针线包、电动车维修工具包、冰箱等应有尽有,还提供免费WiFi、手机充电、便民雨伞、饮水供应等服务。几位外卖送餐员和快递员利用等待接单的间隙,在这里看书、休息。
“我每天要接30多单,为赶时间就随便吃点,以前累了就靠着电动车稍微休息。自从有了这个驿站,我有时间就进来歇个脚,特别炙热或暴雨倾盆的时候,这个安稳的落脚点很暖心。”正在驿站内歇脚的外卖送餐员对记者说道。
城厢区商务大楼位于霞林街道肖厝社区,商圈经济繁荣。城厢区商务大楼业主、城厢区经济发展集团党支部副书记陈华英介绍,去年城厢区委组织部在商务大楼建立楼宇党群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建立“新心红色驿站”,为商圈中忙碌的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打造一个“倦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累了能休息、空了能学习、烦了能解压”的服务平台。
“接了远程单,我还没吃午饭,这会儿吃了面包喝了热茶,疲惫感消失了不少。”7月10日下午1时许,网约车司机陈鹤在九龙小区旁的“户外劳动者驿站”休息。驿站还提供网约车司机日常需要的千斤顶、汽车应急启动电源、打气筒等。
华林经济开发区依托莆田跨境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构筑“暖新窝”“友个驿站”等服务平台。该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婷婷说,除了提供基础服务外,大家还能在这里看电影、热饭菜、做简餐。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队伍日益壮大。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小区楼道,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厢区两新工委服务中心主任胡宏介绍,城厢区依托“全市一张图”大数据,精准摸排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集区域,设立“户外劳动者驿站”“新心红色驿站”等16处,有效解决户外工作者的应急所需,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及居民身边的“便民休息圈”。
“目前已对全区‘户外劳动者驿站’‘新心红色驿站’实地拍照,采集详细位置,上传高德地图,让更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能够看得见、找得到、进得来、坐得下。”城厢区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蒋剑兰表示,驿站的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定期举办送温暖、送岗位、送文化、送帮扶、送清凉等活动,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网约车司机等在驿站内找到“家的温暖”,组成志愿服务队,参与高考爱心送考等活动,以真情回馈,实现“双向奔赴”。
记者了解到,城厢区将继续汇聚多元力量,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保障,推出“暖新清单”,涵盖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体育健身、子女看护等服务事项,用舒心、暖心、安心、贴心和爱心服务护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提升他们作为“城市主人翁”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