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宗
在厦门建筑工地打工的那段日子,虽不乏劳苦与疲惫,但亦有着那么一抹亮色,如彩虹划过天际,短暂而绚丽,那便是街边淘书的乐趣。在那枯燥乏味的打工生涯里,带给我淡淡的欢喜。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与工友们便相约去“压马路”。那是我们工作之余的放松方式,也是寻找生活趣味的途径。那晚,在夜市上,我们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旧书摊。摊上的书籍种类繁多,有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有《故事会》《上海故事》《知音》等工友们喜欢的消遣读物,还有《辽宁青年》《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一些纯文学杂志及中文系的旧课本等书籍。
后来,我便成了旧书摊的常客。每晚收工后,我总会去那里逛逛,寻找那些被时光遗忘的宝藏。我在书摊上淘到了《写作通论》《臧克家诗选》等书籍。我热爱学习,尤其是文学,那些书籍成了我精神的食粮,让我在打工的艰辛中找到了慰藉。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激发了对文学更深的热爱。那本《写作通论》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反复研读,认真笔记,将其中的精华内化于心。后来,在参加自学考试时,我通过了《写作》这门课,心中充满了感激。我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那本旧书的指引和启迪。
在大城市里,自然不乏装修精美的书店,书籍琳琅满目。然而,对于我这样的打工者来说,那些书店却如同遥不可及的星辰。我也曾试图走进那些书店,然而,每当看到那昂贵的价格,心中的热情便如同被冷水浇灭,渐渐失去了兴趣。
而旧书摊却不同,它像宽容的长者,敞开怀抱欢迎我们。在那里,我只需花上三至五元钱,便可以买到一本不错的书。那些书籍虽然旧了些,但其中的知识却丝毫不减。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被我一一珍藏起来,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我感谢那些旧书摊,不仅为我提供了精神食粮,更让我在打工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动力。多少个夜晚,我在昏暗的路灯下阅读、写作,给艰辛的打工生活增添了一线希冀。它们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只要有梦想和热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厦门的建筑工地,从事着跟文字相关的工作。但那段淘书的经历却永远留在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无比宝贵的财富。每当我想起那些日子,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旧书摊,那些陪伴我走过打工岁月的书籍,那些苦中作乐的时光,都成为我青春岁月中难以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