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团队携手打造合作样板村——

乡建乡创添双福

湄洲日报 2024年08月06日

  闽台设计团队与双福村农房业主沟通设计方案。 全媒体记者 杨怡玲 摄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8月4日,烈日炎炎。在木兰溪畔的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一处老屋正在翻建,地基已打好,地面施工将展开。户主郭永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郭永发的老屋原是2层楼,年久失修。今年,郭永发申请房屋翻建。恰逢双福村列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他家的老屋翻建运用闽台团队设计方案,作为村里农房样板房。

  双福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由南强社造(厦门)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和起厝(厦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打造,设计团队包括5名台湾青年和5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

  当日,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闽台设计团队建筑设计负责人陈信彦和主创建筑师游玉峰从厦门赶来,实地了解农房样板房建设情况,与业主沟通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设计过程秉承台湾社区营造理念,我们与双福村干部、业主经常沟通讨论,及时修正方案,以期建设一座政府认可、业主满意的新时代乡村农居。”陈信彦告诉记者,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的双福村,对展现村庄特色风貌要求高。因此,在新建农房造型方面,保留当地传统风貌要素。在功能方面,考虑到业主今后想发展民宿的需求,设置了双入口流线,各层卧室配置独立卫浴、独立阳台,保障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通风采光。

  双福村党支部书记郭玲玲介绍,双福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重点围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开展适老化宜居化民宿化三类农房改造、优化惠民公共空间、改善沿河景观设施、探索收益保障机制、深化闽台融合措施等六方面,借智台湾设计团队,采取驻村陪护服务方式,探索培育农事体验、水果采摘、水上观光等新业态,实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营造、文化传承、产业培育等乡建乡创项目,把“田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农品变礼品、离乡变返乡”的愿景变成现实。

  设计团队中的5名台湾青年,大学均是在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空间设计系攻读,两岸融合发展扎实推进,让他们看到了大陆发展潜力。5人再度相聚一起,致力于两岸乡土设计实践,已完成海峡两岸建筑、室内、乡建作品数十件。此次,他们总结以往经验,在双福村闽台乡建乡创上显身手。

  团队成员经调查走访,发现地处生态绿心核心区的双福村拥有荔林水乡风貌,河道纵横、荔枝遍植,且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回族、汉族文化”融合特色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仍保留双福鉴湖书院、双福百廿间大厝、百岁翁故居“三座厝”等古迹。针对调查发现的绿道配套设施短板,他们提出相关提升方案,计划沿途植入迎福、祈福等主题的河岸微景观,开设游船码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福”文化。绿道畔有栋民房空置,通过修旧如旧,改造成游客服务中心,并展示销售村里的农特产品。

  “我们希望双福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是村民们共同打造的。”陈信彦表示,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带动村民参与村庄建设规划,与设计师共同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发动村民投身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鼓励村民按片区管理公共空间,成立经济合作社,发展村庄产业,形成共谋、共建、共管良好氛围。

  采访中,村民对于未来融入“台湾元素”的新家园充满期待。

  新闻链接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支持台湾建筑师、文创团队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改造、公共空间和乡村景观设施完善、文化挖掘呈现等,创建一批合作样板县(镇、村)。

  我市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仙游县园庄镇、北岸经开区山亭镇列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列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