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胜峡江之伟 探寻诗画宜昌

——“和美与共 来电宜昌”百家党媒看三峡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湄洲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宜昌的城市写照

  ▲兴山水上公路

  ▲朝天吼漂流人气火爆

  昭君故里

  8月13日至15日,“和美与共 来电宜昌”百家党媒看三峡主题采访活动在宜昌市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130多家地市党媒的300多名媒体人沉浸式体验长江夜航,走进宜昌博物馆、湖北三峡实验室、三峡大坝、兴山昭君村、水上公路、朝天吼漂流基地等地调研采访,领略如诗如画峡江山水,触摸经济发展强劲脉动。

  旅游产品“出圈”出彩

  8月13日,夜幕低垂。与会的媒体代表们登上“长江三峡10”游轮,顺江而下穿过宜万铁路大桥,之后折返逆江而上。

  甲板上,民俗歌舞表演引人入胜。北岸灯火辉煌,南山光影绰约,天然塔、万达广场、磨基山、镇江阁等渐次出镜,诗意古韵和时尚建筑浸入一江柔波。过葛洲坝船闸时,嘉宾们纷纷掏出手机打卡拍照,体验“水涨船高”的新奇感。

  湖北三峡文旅集团营销中心主任张茜介绍,“长江夜游”将城市景观、水电文化、三峡特色和夜间休闲深度融合,首创“乘游轮+观夜景+过船闸+灯光秀”模式,已成为宜昌“夜经济”的核心IP。

  “宜昌真是做足了山水文章,城区滨江白天壮阔、晚上浪漫,极具吸引力。”第一次来到宜昌的石家庄日报社编务办主任杨三追说,第一天到宜昌,就感受到了这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魅力。

  车行中国最美水上公路——兴山古昭公路,两岸青山如黛,桥下绿波横卧,与公路相映成趣。

  “这条路的修建真是一举两得,不仅改善了山区百姓的交通条件,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样板。”铜仁市融媒体中心品牌孵化部主任王懿竖起大拇指。

  在朝天吼漂流基地,嘉宾们亲身体验“洞漂”魅力,共享湍急水流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正式投运以来,朝天吼累计接待漂流游客超500万人,已成为集水上娱乐、越野赛车、游乐观光、研学拓展、夜漂夜游、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产业转型追“新”逐“绿”

  长江大保护公园内,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公园是在废弃煤场的基础上建设的滨江生态公园,生动展现了宜昌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保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生动实践。

  “身处兴发集团化工园区,看不见浓烟滚滚,闻不到刺鼻气味,长江水清澈东流,可见宜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成效。”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金建树说,宜昌城区也很干净,有很多小景观,的确是个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

  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嘉宾们认真聆听宜昌现代化工产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情况介绍,观摩电子级氢氟酸、金属蚀刻液等产品。

  江苏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建兰表示,宜昌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一味求快,而是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宜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值得学习,产业含‘新’量和含‘绿’量十足。”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编委兰卓深有感触。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在三峡大坝,嘉宾们先后参观了三峡工程博物馆、截流纪念园,感受大国重器的雄伟壮阔,回顾民族百年梦想成真的光辉历程。

  了解到宜昌正在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嘉宾们纷纷点赞宜昌的产业发展正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文化传承韵味悠扬

  古夫河畔,兴山高铁站静静矗立,不时有列车飞驰而过。开通2年来,兴山站上下客人近130万人,其中发送客人70多万人,到达客人近60万人。环邑皆山的兴山敞开怀抱,拥抱八方来客。

  兴山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在昭君村,嘉宾们拾级而上,参观王家老宅、古音堂、昭君纪念馆,在汉韵剧院观看昭君文化展演,感受昭君文化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兴山县以弘扬昭君文化为己任,不断加强昭君文化的研究、开发和推介,昭君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8月15日,“昭君出塞”路沿线媒体联盟在兴山成立,13家“昭君出塞”路沿线的城市媒体将持续加强沟通协作,通过内容、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宣传联动,进一步擦亮昭君文化品牌。

  “兴山是王昭君的故乡,内蒙古巴彦淖尔是昭君出塞的途经地和居住地,这回可是‘婆家人’见到了‘娘家人’。”巴彦淖尔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韦嘉打趣说。

  走进宜昌博物馆,嘉宾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观摩陈列文物和文献资料,与历史隔空对话,领略宜昌峡江文化、巴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宜昌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是市民和游客了解宜昌的重要窗口。

  “宜昌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是一座既有传统文化韵味又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参观完博物馆,崇左市融媒体中心新闻部副主任黄一刚意犹未尽。

  本版撰文/周凌瀚 付江山

  本版摄影/周凌瀚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