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的故乡饮食文化

湄洲日报 2024年09月17日

  □许怀中

  就我为故乡老中青作家写的序中,其散文集都收集家乡饮食文化的诗文,增添了乡土文学的色彩,尤其是写过年过节的,更有这方面的内容,彰显了这块热土的风土人情。

  我手头有的文集,顺便翻翻便有这样的内容,如莆仙作家杨元攀新近出版的诗集《自在之间》,就有水果荔枝的照片,上书:“荔枝——外壳粗糙/内心甜蜜”,又如一束束面线:“千丝万缕/面面俱到”。又有一幅照片排满密密麻麻红色的红团,写道:“有一种记忆/无可替代”。它令人回忆春节的风俗民情。我手头正好一本仙游女作家、画家余美云的诗文集,其中地方色彩鲜明,如“甜美的白糕,母亲的影子”,那一个个白糕就像一朵朵白色的花,特别甜美诱人。类似的书写,在故乡作家文集中,随手可得。它可归于故乡的饮食文化。

  尤其难忘的是,我在2006年8月,为政协福建省仙游县委员会编的《仙游风味小吃》写序,并题写封面书名,此书系王加林、何锦驰主编,其认真负责的精神,极其感人,对仙游源远流长的小吃和饮食文化介绍得极其齐全。全书分为风味小吃、风味糕粿、风味菜肴,风味果饯4大类,共148种,附有文字说明,图文并茂。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更加民生化、科学化、规范化,为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健康着想,飘香五洲四海。

  饮食文化内容极其丰富,这里有小吃、美食,离不开人们的物质享受、精神愉悦、健康向上,在这方面,有专家论证。据说美食文化要求极高,讲饮食环境、餐具、烹调的色香味等等,而且有多方面的要求。

  由于故乡莆仙历史文化深厚,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对故乡饮食文化也特别重视。仙游县党委、政府对编纂《仙游风味小吃》一书极其重视、支持,此书由县政协主编也很恰当,时任县政协主席何锦驰挂帅,组织人马认真编写,县政协不少同志做了许多工作,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仙游镜华食府,宾馆、饭店对小吃、菜肴的烹饪制作等给予不少方便和支持,许多离退休老厨师帮助文字说明,使本书顺利出版,可读性强。

  如开篇“瑞祥”(俗称“水龙”),介绍原料,注明多少克,制法特别详细,帮助人制作,最后“特点”:说明“味美鲜香,风味独特”。

  书中所介绍的小吃,我在故乡一般都品尝过,感到特别亲切。它使我想起在家乡过年过节,都跟随父亲去采购,买猪肉常到乡下,蔬菜到田里现割,十分新鲜。父母当厨师,尤其是春节,小吃特别丰富多样,节日祥和又有多样小吃,乡情浓郁。

  故乡的饮食文化,更有地方色彩,它形成地方特色,和地方戏剧同样享有盛名,还有许多在这块热土上独有的,牵连着浓浓的乡情。乡情难忘,它和故乡的名胜古迹一样,牵连着乡亲的心。愿故乡的小吃更加飘香。

  ——2024.9.12于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