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成增收大产业

——月塘镇聚焦“一村一品”赋能乡村振兴
湄洲日报 2024年10月31日

  近年来,秀屿区月塘镇紧扣“五区”建设主线,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谋划,围绕“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发力,聚力培育“西园马糕”等乡土品牌,差异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小小“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公布2024年莆田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认定名单,月塘镇西园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马糕)专业村。

  马糕系莆田传统美食,最初以薄荷叶铺于蒸笼中蒸制而成,故又名薄荷糕。“马糕有嚼劲且清香可口,是许多市民喜爱的传统美食。”西园村党支部书记黄金象介绍,“西园马糕”目前每年产量700余吨,产值550万元。

  为做大做强“西园马糕”品牌,助推农户增收,月塘镇通过建立临时党组织、联合党委等方式,引导西园、东潘、岱前等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6个村的60余农户组团经营,统一形象标识、制作工艺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目前,初步构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驱动、党员群众齐参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马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为推动乡土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积蓄了强大合力。

  日前,由岱前村党支部代理的“蚮前蛏”商标正式启动注册。这标志着该村传统海蛏养殖业将拥有鲜活新名片,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岱前村地处平海湾北岸,海域风平浪静,滩涂松软肥沃,海水咸淡适宜,生物饵料品种丰富。依靠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恩赐,这里产出的蛏个大、无沙、味甜,一直享有美誉,销路非常好。2022年12月,岱前村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福建省“一村一品”(海蛏养殖)专业村。

  月塘镇坚持发展、改造、管理三管齐下思路,依托岱前村4000多亩滩涂资源优势,集约、高效发展名、特、优海蛏产品,年产海蛏近600吨、产值约3500万元。村民除利用“蚮前蛏”品牌销售生鲜海蛏外,还运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精品海蛏干品,提升附加值,年创收近400万元,在家村民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

  月塘镇洋埭村海蛎养殖业历史悠久,“洋埭蚮”因鲜美清甜而闻名。全村除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外,50%的在家村民从事海蛎养殖业,年产海蛎约45吨,产值330多万元。

  近年来,月塘镇指导洋埭村有效整合、盘活海洋资源,做活滩涂文章,以抱团发展方式组织农户提产量、扩销路、增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

  月塘镇党委组织委员陈巧秀表示,该镇将充分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平台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常态化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民俗活动等,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特产品销路打通、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助力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打响“秀”字号品牌。吴志军 陈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