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公事

湄洲日报 2024年11月15日

  □霍寿喜

  “饭桌上不谈公事。”秦处长用这个转折语,把话题引向了家庭生活方面。我知道,接下来,他又要说孩子考大学的事了。客方一行四人,领头的是马副局长。秦处长官高半级,神情举止自然透着一种优越。

  “马局长的孩子该考大学了吧?”果然,秦处长主动“出击”。马副局长摇头说:“唉,别提了,儿子的事真有点窝囊。”秦处长眼睛一亮,问:“怎么回事?是……孩子不太争气?”马副局长又是摇头。

  这时,已上几个普通的菜了,我急忙让服务员上饭,并对客人说:“简单的工作餐,一定要吃饱哦。”秦处长白了我一眼。我只好接上刚才的话题:“我们秦处长的公子,三年前就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马副局长道:“这可是一所985大学,不错!”另两位也跟着叫好。气氛猛地热烈起来。

  真说起来,秦处长儿子因少数民族身份加分,才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但这也够让秦处长骄傲了。每逢公众场合的聊天,秦处长总不忘谈论孩子,在别人的赞美声中,他的情绪更加激昂。“我们都快是老头子了,子女有出息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我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秦处长边喝汤边问马副局长的孩子到底考上了什么学校。

  “只能上复旦大学了。”马副局长轻声答道,并无欣喜之色。“这么个好学校,你还窝囊个啥?”秦处长不解地问。马副局长长叹一声:“一言难尽呵。”秦处长似乎悟出什么道道来了,脆声问:“是二本还是一本?”

  这回轮到马副局长莫名其妙了:“什么意思?”秦处长的意思我懂。有一回在饭桌上,一客人说孩子考上了某名牌大学,却一点自豪感都没有。细问下去,原来考上的是名牌大学下属的独立学院。

  “噢……我是想问你家小孩成绩如何。”秦处长打起了马虎眼。

  “这孩子成绩本来不错,可去年没考好。”马副局长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模样。

  “到底考多少分,达到‘一本’分数线没有?”秦处长追问。

  “去年,儿子一心要上清华,其他志愿一概不填,结果落榜了,比他少20分的同学都考上了复旦。”马副局长说,“今年这小子考得不错,比去年多出30多分,肯定能上清华的基础科学专业,但他却以上海气候更好为理由,偏偏要上复旦最好的专业,你说窝囊不窝囊?”

  秦处长听罢,再也没有问话了。他神情严肃地对马副局长说:“我们在办公室谈的合作方案,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感到奇怪,秦处长不是说好了“不谈公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