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朝煌和师傅们正在制作麻花。 林娇容 摄
12月11日,在涵江区白沙镇广山村手工麻花掌门人蔡朝煌的家中,师傅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制作麻花。师傅们迅速拉伸面绳,揉搓捻扯、扭转抻拉,对折再反向揉搓……几经操作,一个个形如蟠龙的麻花就初具模型。
想吃到香酥可口的麻花,油温和火候同样重要。蔡朝煌将揉搓好的麻花放入油锅来回翻腾,用漏勺轻轻拨弄,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空气中弥漫着面香和油香。不一会儿,一根根色泽金黄的麻花就新鲜出炉,再裹上一层薄薄的砂糖,香甜而不腻,酥脆入魂。蔡朝煌介绍:“麻花讲究文火浸炸,还要掌握好时间。这样制作出来的麻花才能甘甜爽脆,让人回味。”
蔡朝煌传承曾祖父的手工麻花技艺,形成独特的广山麻花口感和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对他来说,麻花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这一传统手工精制特色面食小吃,不仅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
然而,传统并不意味着守旧。蔡朝煌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将现代工艺技术融入麻花制作中,推出了6种口味的品牌麻花。既有传统的原味、芝麻口味,也有创新的海苔、麻椒口味,还有结合地方特色的蒜香、肉松口味。每一种口味都经过精心调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未来,他还将研发榴莲等其他水果风味。
凭借着独特的口感和多样的口味,广山麻花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热捧,还远销国外。值得一提的是,蔡朝煌还利用广山麻花这一品牌,与研学、旅游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体验麻花制作的全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广山村成为一个非遗文化传统美食的研学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山麻花不仅是一款美食,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乡村振兴的典范。林娇容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