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研学的学生在妈祖石像前挥动国旗。

学生沉浸式感受“渔家闹喜”习俗。
□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 通讯员 许双萍 张丽明 文/图
湄洲岛抢抓非遗研学游新风口,挖掘妈祖文化大IP,释放海岛资源潜力,积极探索“研学+”文旅融合新路径,既让广大青少年通过“研、学、游”的深度体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文化与旅游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
整合资源真“研”真“学”乘势上
漫步在湄洲妈祖祖庙的古建筑群小道上,聆听妈祖文化的故事传说,嬉戏于碧海蓝天的金沙滩上,体验非遗传承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种寓教于游、教育和文旅深度交融的复合业态,研学游近年来广受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今年以来,湄洲岛悄然成长为热门研学目的地。持续丰富的研学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少年来到妈祖故里,在“流动的课堂”里,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收获“游有所学”的美好。
“宝岛台湾!我在这里等你回家!”12月5日,参加研学游活动的城厢区筱塘小学四年级学生们聚集在湄洲岛祖庙山妈祖石像前,挥舞着五星红旗,对着台湾海峡高声呼喊。
在2天1夜时间里,来自城厢区筱塘小学四年级的30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穿梭于祖庙建筑之间,参观丰富多样的文化遗迹;在妈祖大学堂,聆听妈祖生平事迹介绍和妈祖精神现代阐释;穿上妈祖祭典时的仪仗和仪卫服饰,体验妈祖信俗的仪式感……
像这样的非遗研学游活动,近几个月来在湄洲岛上几乎每周都在进行。福建省华侨师范高等学校、三明市清流一中、莆田市实验小学、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师生纷至沓来,在研学活动中感受妈祖文化魅力、领略海岛自然美景。
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结合探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游,正在成为旅游市场新风口之一。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和美海岛”的示范点,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为发展研学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挖掘本土海蚀特色地貌、生态低碳样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湄洲岛积极创建研学实践基地:湄洲岛鹅尾神化石景区拥有距今1亿多年风化形成的独特奇景,被称为罕见和典型的海蚀地貌,入选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位于天妃故里遗址公园的湄洲岛非遗文化研学基地秉持“旅游岛、生态岛”的发展理念,融妈祖文化、自然景观、爱国教育、民俗展示、民俗体验融为一体,获评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彰显妈祖文化的祖庙妈祖文化公园、体现渔村风情的妈祖平安里、展示绿色发展理念的红树林生态公园等获评区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湄洲岛初步形成了“纵贯北中南区域、横跨省市区三级”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网络。
“目前,我们还在修缮闽中海上游击队红色旧址,后期也将作为红色基地向青少年开放。”湄洲岛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曾国雄表示,研学游历史底蕴深厚、体验形式有趣且教育价值丰富,是学生课堂之外首选的文娱活动。湄洲岛聚焦打造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努力为丰富孩子们成长体验提供场地基础。同时,湄洲岛还出台进岛门票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学校组织来岛研学实践。
“行走的课堂”启智美好未来
“你们知道妈祖在哪一年出生吗?”妈祖大学堂上,湄洲妈祖祖庙妈祖书院执行副院长张伟光以《习妈祖文化,做立德少年》为主题,与学生们交流互动,将“妈祖生平事迹”“妈祖传说故事”“妈祖文化贡献”“妈祖精神传承”等知识点娓娓道来,并结合社会中弘扬正能量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们思考妈祖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所在。
推动非遗研学,关键在于激活优势资源、开发精品课程。在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的指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下,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牵头、妈祖书院策划实施,湄洲岛研学在“学”字上下功夫,在“游”字上做文章,全力打造“行走的课堂”。
妈祖大学堂只是精品课程之一。研学路线串联起鹅尾神化石景区、天妃故里遗址公园、祖庙妈祖文化公园、妈祖平安里、红树林生态公园等省市区三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了《非遗信俗妈祖出巡仪仗体验》《天妃故里状元祈福典礼》《探秘妈祖源流博物馆》《湄洲妈祖祖庙蓝天课堂》《妈祖影视城剧本游—通关湄洲》《观看缘起湄洲演绎》《湖石淉生态公园蓝天课堂》《鹅尾山神石公园蓝天课堂》等课程。内容上既有聚焦妈祖文化的,也有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的;形式上既有现场教学,也有非遗体验,还有观影互动,让研学有料有趣又“花样百出”,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保可见、可感、可体验。
“换上妈祖祭典时的仪仗和仪卫等传统服饰,体验祭典的流程、形式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妈祖文化。”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学生林伟瀚说道,用面团捏出各种各样海鲜的技艺十分厉害,以此作为贡品的做法也让他明白了爱护海洋的重要性。
“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妈祖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哲理中学老师柯强强表示,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
“截至目前,今年有20个学校的4000多名学生来湄洲岛研学。”在张伟光看来,去年底才正式起步的非遗研学游前景可期。他认为,妈祖文化等非遗通过研学的方式走向青少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小小传承人”的使命感,为妈祖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湄洲岛非遗研学游发展,不仅有利于妈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且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妈祖书院正积极更新完善湄洲岛非遗文化研学基地课程内容。明年计划推出福建首创的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研学活动,并大力开展春秋两季研学活动。预计明年全年研学人数可达1.5万—2万人。
释放文旅融合发展新潜能
华灯初上,妈祖影视城内,全国首创妈祖文化情境交互式实景演艺《缘起湄洲》精彩上演。学生们跟随着《灵著湄洲》《海岛往事》《湄屿幻境》《渔家闹喜》《荡寇风云》等一个个主场景演出,沉浸式体验湄洲岛独特的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妈祖精神。
《荡寇风云》演出现场,伴随火爆、水爆特效的交错呈现,战场建筑崩塌、倭寇入侵的场景扑面而来。震撼的实景还原和演员的精湛演技,再现了明代戚家军抗击倭寇的热血场景,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烽火连天的古战场。
“这样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林相妤观看演出后表示,《荡寇风云》情景再现的演艺让他更直观地了解到莆田“正月初四过大年”、贴白头联等习俗起源,对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历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缘起湄洲》项目受到研学游的孩子们喜欢。目前团队计划已经安排到了12月底。”《缘起湄洲》项目投资方负责人林保君表示,研学游为项目带来了更多的人气。目前,项目也在持续优化提升中,进一步增加好看和好玩的程度,让更多孩子以游中带学、知行合一的形式跟着《缘起湄洲》了解妈祖文化、莆田习俗和两岸文化。
推动湄洲岛非遗研学是妈祖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潜能的应有之义。集中于春季和秋冬季的研学进一步拓展了湄洲岛旅游新赛道,有助于推动海岛旅游“从季节向全季”的转变。
眼下,湄洲岛“研学+”产业方兴未艾,如何实现“研学优”摆上了议程。湄洲岛旅游和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湄洲岛将立足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内涵支撑,开发出更多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研学+”项目,更好地带动湄洲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