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涵江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一、把握新论断,在深学细悟内化中见真知
涵江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涵江往昔辉煌和今朝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标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涵江区将继续高举改革旗帜、赓续改革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方法贯穿于绿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中体现涵江新担当、展现涵江新作为、贡献涵江新力量。
涵江区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增强抓改革促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实干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汇聚改革共识。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通读、精读、细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精神的基础上,注重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改革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从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从涵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理解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和“政策逻辑”。召开绿色高质量发展大会,梳理总结40年来发生在涵江的改革首创成果,从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莆田高新区升格、网格化社会治理、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涵江改革实践中,唤醒改革基因,激发改革活力。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入一线开展宣讲解读,带动全区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扛牢改革使命。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六个坚持”“七个聚焦”等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精准制定改革落实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排出时间表、优先序,切实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二、探索新路径,在实干笃行外化上见真章
要紧密围绕部署要求,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健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动力变革”。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突出县域重点产业链培育和园区标准化建设,坚持“一区引领、五园并进、链式发展、千亿集群”产业发展思路,深化莆田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机制,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高水平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效率变革”。统筹推进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用好“科技副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柔性引才和人才发展机制,完善人才服务和专家联系机制,全方位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完善区域协调和对外开放机制,加快推进“空间变革”。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持续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区等建设,推进莆田口岸涵江作业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一开放一航道三码头三桥三通道”建设,深化木兰溪口产业新城建设,实现产港城人融合发展。深化外贸外资促进机制改革,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用好“12365”侨务平台,打好新“侨”牌,发展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理顺和完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配套措施,将适宜经济发达镇管理的财源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财政事权划归江口镇,推动集中审批服务和行政执法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构建高标准民生服务供给机制,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深化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领域改革,深化农村建房审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服务等改革举措,让民生幸福更可感、更可知、更可及。把“政府想做的”和“群众想要的”有机统一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以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实施绿心保护利用工程,创建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构建河湖生态廊道系统,打造木兰溪生态带。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作风变革”。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完善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深度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全域拓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持续探索以数字赋能基层减负的管用办法,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机制,健全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切实将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展现新担当,在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化上见实效
坚持和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弘扬改革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改革上来。构建“改革没有旁观者”的推进机制,健全区委改革委牵头抓总、专项小组分工推进、职能部门细化落实的整体格局,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当好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完善鼓励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改革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全区上下高度认同改革、主动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掀起抓改革、促改革的热潮。健全鼓励基层首创的激励机制,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基层、企业、群众参与重大改革机制,深入群众问改革之需、聚改革之智、评改革之效,让改革脉搏与人民心声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