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北岸经济开发区忠门A区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签约现场。
图片由忠门镇提供
成兰蔬菜专业合作社内,工人在胡萝卜基地劳作。
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洲 摄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黄汉业 陈琛
奋勇争先、再上台阶。忠门镇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聚焦和美莆田、共同富裕新愿景,聚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
市两会期间,北岸经济开发区忠门A区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养殖池租赁合同正式签订,忠门镇迎来近十年落地的首个央企投资“亿万级”项目。
忠门镇是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北大门,东濒平海湾,西临秀屿港,发展海洋经济、能源产业和特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北岸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于晓栋指出,忠门镇要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盘活现有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火龙果、胡萝卜等产业发展潜力,因地制宜打造集休闲观光、农田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眼下,忠门镇早谋快动、奋勇争先,深入贯彻市两会精神,以务实担当的干事状态、起步奔跑的追赶势头、风清气正的创业氛围,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朝着和美莆田、共同富裕的新愿景前进。
向海图强,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深化“海上莆田”建设。忠门镇东西两面海岸线总长18公里,改革开放后投资兴建大小围垦8处、鱼塘虾池总面积近万亩,滩涂广阔、垦区连片,该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主攻新能源赛道,立足资源禀赋,倾力发展光伏发电和渔旅融合的“渔光互补”项目。按照规划先行、高位布局、分批推进的原则,内海养殖池加快推进华润北岸经济开发区忠门A区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施工,外海滩涂积极对接中闽北岸4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形成“风+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北江垦区,一坎坎鱼塘连绵成片,蔚为壮观。华润电力莆田公司副总经理凌峰告诉记者,这里将启动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建设,目前配套的升压站项目已开工。
追风逐光,蓝色垦区涌动发展活力。前不久,忠门镇联合北岸经开区国运公司、北江董事会举行华润北岸经济开发区忠门A区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养殖池租赁合同签订仪式。这是忠门镇继龙源风电后的第二个产业类项目,将带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为赋能北岸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伏电站的生产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产生任何污染物。”凌峰介绍,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总装机容量100MW的光伏电站,投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约11万吨,减排氮氧化物17.27吨,减排烟尘2.21吨,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
北江围垦是全国不多、省内首家股份制投资兴建的工程,由7个行政村联合出资围垦,用于发展鱼虾蟹蛤蛏等水产养殖。涉及忠门镇有5个行政村(社区)约2.2万股民。起初,习惯于传统养殖的股民们,对于新潮的“渔光互补”,心存顾虑。忠门镇主要领导多次走访北江董事会,向9个主要董事会成员认真分析项目前景、发展潜力、经济效益等,并走村入户向股民详细讲解渔光互补的模式,宣讲政策、倾听意见、答疑解惑,满满的诚意收获股民们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渔光互补项目,通过光伏阵列的合理排布,遮挡阳光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抑制藻类生长,为渔业养殖提供环境,既节约土地资源,又增加绿色能源产出,将促进乡村振兴与“双碳”融合发展。项目签约落地后,股民还能享受租金分红,收入将比以前翻一番,项目投产后,当地群众还能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签约以来,忠门镇跟进协调、保障服务,项目快速推进。”凌峰说,目前已取得电网接入系统批复,已签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服务合同,提交初步设计报告,正在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开展前期建设工作。
围绕“工作跟着项目转,工作围绕项目干”的服务理念,忠门镇实施专题调度、专班推进、专员负责、努力保障,加快推动华润北岸经济开发区忠门A区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发挥效益,激发绿色低碳动能,强化能源有效供给,助推能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振兴乡村,做足特色农业文章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整体战”。忠门镇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流转政策,拾荒补耕、盘活利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平畴之上,万象“耕”新,初步形成“南胡萝卜北火龙果”的产业布局,特色农产品让百姓钱包更鼓、家底更厚、日子更红火。
在琼山村,走进成兰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垄垄田地里,绿油油的叶子下藏着硕大的胡萝卜。企业负责人俞珠平说,合作社向琼山村承租流转土地469多亩种植胡萝卜,今年气候适宜,红萝卜长势喜人,开春就进入收成期。
北岸胡萝卜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忠门镇是北岸开发区胡萝卜的主产区之一,种植区域分布琼山、安柄等村(社区)。支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营,忠门镇运用“互联网+特色产品”创新思维,全力构建“产+销”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从田地到餐桌的产业链越来越“长”。
据统计,全镇胡萝卜种植基地有1000余亩,亩收入超7000元,年总产值700多万元。且延伸出清洗、加工、冷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稳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忠门镇有适宜胡萝卜种植的沙质土壤,能提高胡萝卜产量。”正是看中这片土地的发展前景,俞珠平扎根20多年深耕,当前成兰合作社已发展成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胡萝卜热销全国各地,更有部分客商抢抓商机、做大订单,实现“内销”转“出口”。
昔日的盐碱地华丽转身,成为希望田野。北部的安柄村是北岸经开区打造“火龙果”种植重点村。福建顺安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国营介绍,当地气候宜人,土壤湿润,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目前,基地种植火龙果300多亩,亩产约3吨。生产的火龙果销往商超,供应农贸市场。
拓宽的乡村振兴新赛道,建设田园综合体,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忠门镇将探索策划火龙果主题餐、研学教育实践地和乡村振兴文旅包等新项目,推动文旅农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衍生价值,走出一条特色鲜明、蓬勃生机的共富之路。
基层治理,创新打造“琼山解法”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答好治理“安全卷”。忠门镇全域提升“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做强乡镇、做实村居、做精网格、做暖家庭,让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昔日忠门人“肩挑蒸笼走天下”传佳话,忠门镇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起步较早,率先在全市发放第一批流动党员活动证、成立第一个正式驻外党支部、第一家流动党员总部经济区。今日忠门商帮心系家乡,忠门镇创新“忠商+流动党员”品牌机制,建成琼山流动党员驿站和安柄村火龙果流动党员创业基地。独具忠门特色的流动党员驿站,成为链接在外莆商和家乡的情感纽带,让在外流动党员有“家”又有为。
在忠门半岛中部,琼山村流动党员服务驿站设立综合办公、学习教育、创业服务、产品展销等主题功能区域,为流动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党费收缴、党员联络、组织关系转接、志愿帮扶活动和投资创业咨询交流等服务。
琼山村干部介绍,忠门镇联合司法、综治、镇村等多元化解力量,率先在琼山村试点矛盾纠纷“琼山解法”,形成“人民调解顾问+人民调解基金+多元调解机制”模式。借助琼山村人民调解基金,共化解矛盾纠纷5起,支出金额10万余元,为矛盾纠纷快调快处提供有力保障。
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忠门镇长伍进峰表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忠门镇将持续聚焦经济发展转型、绿色产业培育、民生事业发展、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以“满格”的状态、“真格”的措施、“顶格”的标准,积极推动忠门成为宜居宜业的繁荣之地、生态靓丽的秀美之地、山海田园的文旅之地、群贤汇聚的人文之地、平安和谐的善治之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中贡献忠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