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滢(六年级)
我的家乡在涵江,我喜欢在涵江的老街行走,寻找岁月留下的痕迹,定格时空交错的瞬间。
一个黄昏,我和妈妈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此时,一轮红日徐徐落下,半边的天空已被渲染得橙中带红、红中带黄,老街的石砖也被夕阳绚丽的橙红铺满了。踩在石板路上,我往左边望去,发现路边房子大多有厚重敦实的红砖外墙,墙上有些细细的裂纹,像藤蔓一样蔓延开来。房顶是斜着的,上面布着红瓦,有些屋脊两边还有飞檐翘起,好似两只小鸟准备飞起。屋檐横梁上面雕刻着山水花鸟、飞禽走兽,每个样式都栩栩如生。只是年代久远,有些雕刻模糊不清。这条老街曾经家家都是店铺,如今只零星地剩下一些小作坊以及食杂店等。
拐进一条幽幽巷子,跨过“陡门头”,来到了竹器店。店里陈列着装杂物时用的箩筐,都是用一条条两厘米宽的竹条紧密编织而成,箩筐的外围竖着加固了几圈宽宽的木条。此时,我的思绪也飞舞起来:从前,店门前围满了人。“这个小板凳能便宜一点吗?”“打8折可以吗?”讨价还价声不断传来,有的大人围着竹条转,搞不懂手艺人们是怎么将其变成竹筐竹篾的;有的老太太背着一个筐,拿着一个箩,慢悠悠地在街上逛,她时而摘一朵美丽的花放进筐里,时而买几包孙子爱吃的糖果放到箩里。孩子们则看着手艺人,求他们教自己捏可爱的泥人,还让他画好吃的糖画,一点点舔吸着吃到家门口。等到家门口时,他们为了不让妈妈知道,只能将糖画三口两口塞进嘴,顿时,满腔的甜进入了心间。那时,我的嘴巴里仿佛也叼着一幅糖画……
我回过神,一转头,妈妈正用相机对着我。“咔嚓——”定格下了我转头的瞬间,也定格下了老街繁华过后的沧桑与落寞,还有老街浓缩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砖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