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枇杷

湄洲日报 2025年02月15日

  □刘青华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山枇杷》里如是描写枇杷。

  老家院前的那棵枇杷树,树干有大碗口粗,高约四米,主干距离地面一米处分岔成四支枝干,交错着向上生长,枝叶繁茂,犹如一把巨伞。

  枇杷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天结籽,夏初成果,因其吸收了天地四时之气,故有“果中之皇”美誉。

  秋末冬初,枇杷树开出一朵朵淡黄色小白花。腊月,漫山遍野的枇杷树开满花,宛如白雪满山,有“负雪扬花”之美景。

  初开的枇杷花很小,虽没有菊花、桃花娇艳,但在万物凋零的冬季还能闻到枇杷花香,着实令人陶醉。枇杷花的香味特别浓郁,不似一般花儿的那股馨香,初闻似茴香却又带有中药的味道。

  枝头的枇杷花,一束束的、一丛丛的。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小绒球;有的展开五片淡黄色的花瓣,形似喇叭。那香味引来了无数勤劳的蜜蜂,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一会儿飞到那朵花,忙碌着采蜜传粉。

  待枇杷花谢后,就露出中间青色的、还裹着细绒毛的小枇杷,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之间。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枇杷的个头一天大一圈,长势喜人。待到五月下旬,青枇杷也逐渐变成青黄色,绒毛在不知不觉中消退了,直至长成乒乓球那么大,犹如一盏盏金灿灿的小金桔,间杂在绿叶之中,好似宝石压枝,灿若群星。

  顺手摘下一颗熟透的枇杷,轻轻撕开那薄如蝉翼的外皮,就露出里面鲜嫩多汁的果肉。果肉细腻柔软,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鲜嫩的果肉立刻在口中化开,香甜的汁液犹如琼浆玉液充满口腔,让人回味无穷。

  挑选好枇杷是有方法的。经验丰富的果农告诉我:枇杷外观要挑选果实形状圆润饱满、表皮光滑、颜色均匀且色泽金黄的;外表的绒毛要挑选完整且浓密的,果实新鲜;用手掂一下枇杷分量,较重的水分足,口感甜美多汁;果柄呈青绿色且没有干枯或变色,说明是刚采摘不久的鲜果;轻轻按压枇杷,若稍有弹性,软硬适中,成熟度好口感更佳;成熟的枇杷散发着自然果香,香气浓郁的品质最佳。

  枇杷不但好吃,而且浑身都是宝,果皮、果肉、果核、花、叶、梗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枇杷有润五脏、滋心肺、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

  莆田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适宜枇杷种植,品种多,主要有“解放钟”“长红3号”“莆选1号”“早钟6号”“白梨”等,城厢区常太镇享有“中国枇杷第一乡”美誉。

  家乡的枇杷是乡愁记忆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深深地烙进我的脑海里。每当夜深人静,那份思乡之情如泉水般涌动,流淌在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