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小学生们与非遗传承大师互动交流。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文/图)3月8日,馆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暨“大国工匠出少年”非遗传习社启动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
仪式上,城厢区第三实验小学与市博物馆、闽中革命史纪念馆、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分别签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联合打造“莆仙戏艺术传承基地”,开创“行走的思政课堂”新模式。
现场,“大国工匠”郑春辉受聘城厢区第三实验小学“科学副校长”,莆仙戏剧院院长吴清华、“陈氏工艺雕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春阳和陈春晖、中国美术学协会会员徐国雄、仙作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傅建灿等被聘任为“大国工匠出少年”传习导师。他们将驻校指导,带领小学生们体验木雕、莆仙戏、泥塑等非遗技艺,感悟匠心。
郑春辉表示,要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木雕、莆仙戏等非遗,从小培养艺术兴趣,把传统技艺带进学校,传承下来。陈春阳和弟弟陈春晖一同被聘任为“大国工匠出少年”传习导师。他们说,年轻时努力学艺术,如今就要为社会多作贡献,培养学生,传承技艺。
据悉,启动“大国工匠出少年”非遗传习社,旨在推动非遗技艺、红色精神、治水智慧融入校园教育,培育学生成为莆田民俗文化的“小代言人”,用所学技艺为“莆仙非遗”增光添彩,让更多人感受“文献名邦”的深厚底蕴。
城厢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林婉表示,作为全市唯一一所国家级非遗传承大师长期驻校指导的学校,学校将非遗技艺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大师+课堂”的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构建“大师引领、馆校共建、家校共育、少年传薪”的非遗教育生态链,让非遗薪火代代相传。
当日,启动仪式后,城厢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还在市博物馆非遗体验区体验红团印模、妈祖福灯、雷锋刻印、漆扇绘韵、草竹编艺等5项非遗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