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跌回稳”“好房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国两会期间,房地产问题成为会场内外不少代表委员和有关人士讨论的焦点。
2025年房地产市场走向备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
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新旧模式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当下房地产市场“痛点”“堵点”,如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房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市场由需求驱动,需求是市场的基础。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如何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要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包括提供更为灵活的住房贷款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税费负担、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等,有利于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减轻购房者的经济压力,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永志说。
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政策“组合拳”落地显效,各地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从统计数据看,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了正增长。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也是促进市场稳定的重要一环。
盘活存量改善供给结构
部分地区库存积压严重、结构性供给不足、房企流动性风险尚未完全消除……针对房地产供给侧“痛点”,政府工作报告从盘活存量用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
“通过土地和房屋去库存来缓解供求关系,引导市场预期,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短期内要控制供地,缓解供求矛盾,稳定之后再谋未来发展。
我国新建商品住房供应规模大,存量消化是重要调整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说,存量盘活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房产转化为有效供给,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释放沉淀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稳楼市,根本上是房地产行业加快转型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说,过去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要进行调整转型,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倪虹表示,要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搭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四梁八柱”,重要的是推动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
“基础就是要摸清底数,比如有多少房、有多少人,有多少需求、什么类型的需求、需求在哪里,然后再决定住房和土地供应。商品房和保障房都要以需定供,这样才能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李宇嘉说。
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说:“未来房地产市场预计将进入预售与现售并存的时期,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这将增加市场透明度,增强购房者信心,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各方热议。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新华社记者 王优玲 樊曦 邓华宁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