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比例持续上升。超重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还可能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如不加干预,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可能超过30%。虽然近年来国家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体育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学校、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体质,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有所遏制,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仍然较高。
“小胖墩”多,给孩子身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肥胖甚至可能让孩子患上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病”,还可能影响成年后的身高。肥胖已然成了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一大“杀手”。
“小胖墩”难瘦,且还在增加,这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有学生欠缺体育锻炼,学业压力大,孩子变得越来越“宅”,越来越不好动,在家写作业、看电视、上网等占据了太多时间……
一些学校教育存在功利化倾向,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对学生体质仍不够重视。不少家长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也还远远不够,没能充分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对孩子肥胖存在认知误区,对肥胖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肥胖可爱,到青春期自然就会“抽条”瘦下来。
笔者认为,防控“小胖墩”,要做好全过程管控。对“小胖墩”要能减存量、控增量。如家长要提高健康素养,改变观念,要认识到肥胖对孩子健康的危害性,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不能认为孩子肥胖“萌萌哒”,而忽视“可爱”面具下隐藏的健康风险,要帮助孩子管住嘴、迈开腿。学校、家庭也要重视学生的健康饮食,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要破除教育功利化,教育部门、学校要真正重视体育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补上体育教育的短板。此外,也要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防控“小胖墩”,需多方担起责任,是多方的“必修课”,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各方一起“动”起来,助“小胖墩”减少,不断提升未成年人体质,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