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海带

湄洲日报 2025年04月19日

  □陈剑峰

  又是收海带季节,故乡南日岛到处都是海带,仿佛整个海岛一夜之间爬满了褐色的海洋生物。

  海带是大海对渔民的馈赠。海带炖排骨、猪蹄,不但肉不油腻,海带也软糯滑嫩,鲜味更浓。五花肉炒海带也是绝配,鲜软柔韧,油而不腻,不知不觉让你多吃一碗干饭。凉拌海带丝,酸辣爽口,脆嫩有嚼劲,把各种滋味全纳其中又不失其鲜,我总是抵挡不了它的诱惑。

  鲜美的海带是汗水编织而成的。你看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浮着一张张巨网,不断向远方蔓延,那便是海带田。种植海带要先在海里打桩。用粗绳的一头绑住大石沉入海底,绳子的另一头则系着泡沫或浮球,浮在海面。打桩固定好几个角,再用绳子前后左右织成一张网,就这样,一垄海带田织好了。渔民通常要在远近的海里耕植好几垄海带田,每一垄海田长达几百米。最远的海带田,渔船来回要两个时辰。

  冬至时,渔民们就要到海带田系苗。海水和海风像冰刀一样割着皮肤,风大的时候几乎要把衣裤撕破。海浪摇着船,渔民趴在船沿,把海带苗一条一条系在海面的绳子上。渔民们在这寒风呼啸、海浪激越的海面上,一干就是一整天,饿了喝口水吃块面包。粗糙的手、裂痕般的脸就是这样打磨出来的。

  清明到端午是收海带的黄金时间。渔民要抢在梅雨和台风来临前收海带,晒海带。成熟的海带如果不及时收,会烂在海里。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渔民要奔波在收海带和晒海带的路上。以前捞海带、挑海带全凭人力。晃晃悠悠的船上,又拖又拉,还要一担一担地挑去晒。烈日下,他们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何等艰辛。现在收海带的工具可现代化了,又省力又高效。每艘渔船都配备一台吊机,钩子钩住系海带的绳子,一条一条地从海里吊上来。满载海带的船停在海滩边时,六个轮子的大型“土炮车”便直接开到船上,再用吊机把海带逐条吊到车上,一车可以装一两百条海带,十多吨重。现在的渔民不光会开船,还会用吊机吊海带,开“土炮车”运海带,开推土机运送海带苗,开挖掘机把船拖上岸……生活把他们逼成全能的人。

  女人们晒海带的工作强度丝毫不逊男人。晒海带需要一个昼夜,烈日暴晒一天后,不能马上收,因为这时的海带又硬又脆,如果马上收上来会支离破碎。要等到半夜时,海带稍稍变潮变软,此时再捆卷起来收入仓库。昨天的海带还没收入仓库,今天的海带又运来了。为了让海带尽早晒干,凌晨两点,妇女们就开始忙碌,把海带一片一片地扯下来,平铺在空地上。晒海带的妇女,一天有时只能睡上三五个小时。两个月下来,皮肤都成海带色了。现在,渔民种的海带越来越多,少则几千条,多则上万条。这么多海带光靠一家子自然忙不过来,要请来几个帮手收晒海带。晒一条海带要十五元工钱,堂弟家种了九千多条海带,每年租地、买苗、工钱要二三十万元。辛苦倒也罢了,最担心的是卖不了好价钱,全家人的生计都指着它呢。

  海带收完后,渔民们仍然有忙不完的活。得空便去捕鱼或整修海带田,更换海带绳,检修机器等。台风来临,巨大的风浪随时都可能摧毁海带养殖架、浮筏、绳索等设施,导致海带绳断裂,养殖架解体,需要修修补补。海带绳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容易滋生藻类、霉菌、贝类,易腐坏,得把海带绳捞起来,在阳光下曝晒。他们就像海上的风车一样,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转呀转。

  这几年,海带卖了好价钱,家家都盖起了新楼,进城买房的也不少。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勤劳的他们应该也必须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