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托起生命的曙光

湄洲日报 2025年05月14日

  □莆田涵江医院儿科兼新生儿科护士长彭丽贞

  2008年,伴随着我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第一声婴儿啼哭,我开启了长达17年的“生命守望者”生涯。这里没有鲜花与掌声,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监护仪的“滴答”是稳健的节拍,此起彼伏的啼哭是最动人的乐章。我穿梭于整齐排列的保温箱间,用专业与爱心,为刚刚来到人世却遭遇病魔的小天使们保驾护航。

  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那个体重仅850克的掌心早产儿的场景:只见他蜷缩在保温箱里,小小的身躯布满了各种管线,皮肤薄得近乎透明,仿佛一碰就会破碎。主任那句“能活下来就是奇迹”,如重锤般敲击着我的心。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成了这个小人儿的“临时母亲”,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每一次喂奶,都是一次小心翼翼的尝试;每一次翻身,都要精确计算角度和力度。一个寂静的深夜,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我扑向保温箱时,透过雾气朦胧的箱壁看到他呼吸暂停、全身泛着可怕的青紫,心头一颤:“快!呼吸支持!”那一刻,仿佛自己的呼吸也随他一同停滞了,我俯身用拇指轻柔地摩擦他的背部。当终于听到那声微弱的啼哭时,我才惊觉,汗水早已浸透了护士服,紧绷的神经也在这一刻得以舒缓。经过50多个日夜的坚守,他的体重终于达到2000克,各项指标平稳,顺利出院。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一个新的生命在我们的守护下,迎来了属于他的光明未来。

  还有那个皮肤感染的患儿,刚入院时,他的面部及全身皮肤“面目全非”,甚至连最基本的吸吮动作都因唇周溃烂而无法完成。我们立即组建了特护小组,制定了“毫米级护理方案”:用最柔软的纱布,轻轻擦拭伤口;涂抹药膏时,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最难的是喂奶环节,要用滴管缓缓滴入,每喂一滴奶,都要观察他的吞咽情况。为了保持适宜的高度和角度喂奶,常常一站就是几十分钟,静脉曲张早已在我的小腿上蜿蜒成“蚯蚓”……在我们精心的照护下,他的皮肤一点点地愈合,曾经溃烂的伤口逐渐被新生的柔滑娇嫩肌肤所取代。当看到他完整地睁开眼睛时,那清澈的眼神让所有夜以继日的坚守都变得值得。

  17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狂奔向病房;记不清有多少次被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喷溅满身;更记不清有多少次强忍着手腕腱鞘炎的剧痛,完成精细的护理操作。可即便如此,只要听到监护仪平稳的滴答声,看到暖箱里安然沉睡的小身影,所有的疲惫都能瞬间消散。

  光阴流转,从青涩护士到资深管理者,我懂得了真正的专业是精湛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未来,我将继续带领护理团队以专业为盾,以爱心为灯,在生命的方舟上,托起每一个希望的曙光,守护每一个珍贵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