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门镇成立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郑某信访案件。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文/图
6月4日,北岸经开区忠门镇忠门社区居民郑某分别向忠门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忠门社区居委会赠送锦旗。
“非常感恩党委政府的帮助,长期困扰我的问题得以解决。”在忠门镇政府,郑某送来一面书写“人民公仆情系百姓,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锦旗,动情说道。
在场的镇干部向记者讲述锦旗背后的故事。
原来,郑某在分家析产时,没有分得住房,仅分得渠道旁一块土地。经图斑核对,土地性质并非可建设用地,导致建房无法审批。由于没有住房,郑某夫妻和两个孩子只能在外借住,生活不便。因郑某对相关建房政策理解存在偏差,镇村干部虽然多番向其耐心解释,但自2022年9月13日起,心急的他还是多次向各级部门信访,要求立即解决建房审批事宜。
忠门司法所所长卓锦华说,非建设用地若转为住宅用地(建设用地),需依法依规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宅基地使用权取得以及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产权登记手续等多道程序,需要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不动产登记等多个部门以及镇政府、居委会等联合审核。
他告诉记者,郑某这块土地面向水渠、背向坡地,周边还有民房、墓地,情况十分复杂,修编、村庄规划调整也需相关部门按流程报批。
为尽快解决郑某建房问题,忠门镇成立工作专班协调化解。镇主要领导多次组织职能部门研究解决土地性质调整事宜,向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申报办理变更手续。
“郑某出生在四川一个贫苦家庭,在莆田成家后,总以为自己寄人篱下,心里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忠门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美容说。为疏导郑某误解心理和焦虑心情,居委会干部入户走访,用通俗质朴的语言为其释疑解惑,并动员郑某亲戚、朋友做思想工作,为郑某一家献爱心。
今年,忠门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全力推动信访攻坚化解,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助力基层治理。面对疑难复杂、历史遗留信访问题,深入实地走访调研,组织多方深度会商。郑某这起信访案件被重点攻坚,由党政主要领导挂钩,职能部门联动,多维度分析研判,全面梳理审批流程、全速提升服务质效,最终完成了建设用地调整和建房手续审批。
新闻链接
忠门镇强化矛盾纠纷及信访排查化解专项治理工作,针对群众诉求案件,从反映根源、矛盾产生缘由、化解措施方案等分类处置,以激励约束机制全力提升信访化解实效。依据案件实际情况,动态制定“一案一策”。同时,全面摸排攻坚对象家庭、社会关系等信息,寻找矛盾突破口,综合运用诉求解决、思想疏导、生活帮扶等多元调解手段,推进信访事项“事心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