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荣(八年级)
父亲是一位聋哑人,而且精神有些问题。
三岁那年,或许是受不了生活的重压,母亲离开了。
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人生中,少了个可以称呼为“妈妈”的人。
就这样磕磕绊绊地长大,我读小学了。一年级那年,老师让我们写一篇题目为“我的妈妈”的作文。那天,我被批评了——我没交作业,准确地说,我根本不会写。至此,我发现了心里隐隐缺失的名为“母爱”的那一角。放学时,看着每个小朋友快乐地大喊着“妈妈”飞向母亲的怀抱,树枝上的小鸟也依偎着它的妈妈,我的心里空落落的,隐隐作痛。
我渴望母爱。睡梦中,我多次奋力向前伸手,得到的却只有无声的回应。看着每个小朋友脸上灿烂的笑容,蜷缩在角落里的我像一团被人遗弃的布偶。我想哭,我愤怒,但也知道这并不能换来什么。我的生活就像泡泡,还未等到阳光,还未五彩缤纷,便被风轻轻一吹,破碎了。
直到那天,我终于等来了“妈妈”。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来到了一个新家庭——SOS儿童村。起初,这里的陌生令我忐忑甚至害怕。我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达情感。我经常像一只暴怒的小狮子横冲直撞,又时常敏感自卑地缩在房间静静地坐着。我像一只孱弱的刺猬,努力竖起尖刺,戒备着这个陌生的环境。
那一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阳光透过窗子温柔地洒在书桌上,光影斑驳,窗边的兰花散发着阵阵幽香。
“你可以叫我妈妈吗?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孩子,这个大家庭的孩子。”负责照顾我的阿姨站在光影中,温柔地对我说。
从那一天起,我有了新“妈妈”。
太渴望有个母亲的我,终于说出了多年来想说却又开不了口的那两个字——妈妈。
时间流逝,在“妈妈”的关心下,我心中母亲的空位被渐渐填补。我生病了,她守着我吃药;我犯错了,她耐心教导;我遇到挑战,她和兄弟姐妹一起为我加油;我在运动会上得了奖,她开心得像个孩子。五年的朝夕相处,我再也不是那个让大家头疼的“暴怒小狮子”。这个大家庭让我重拾笑容,变得平和,懂得爱,也学会分享爱。
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真心感谢所有关爱我的人。最该感谢的,还是党的关爱,国家的政策。努力成长,报效国家——这颗种子已然在我心田种下,我定用汗水浇灌,让它生根、发芽、开花。我也要去帮助像我这样的孩子们,让他们在爱与希望之中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