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禁建区域不得新建、扩建、改建,一边是居民居住安全隐患问题亟待解决,且看镇海街道如何找到最优解——

28天化解信访积案

湄洲日报 2025年06月13日

  昨日,荔城区镇海街道居民龚女士将一面绣有“四下基层办实事 依法信访解民忧”的锦旗送至镇海街道办事处,并表示息访息诉(如图)。至此,一起信访事项得以化解。

  时光回溯到2011年,超强台风“南玛都”来袭,龚女士位于英龙社区的祖屋屋顶在狂风暴雨中坍塌。这本是自然灾害带来的房屋损毁,却因房屋所处的特殊位置,演变成一道棘手的治理难题。该区域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禁建区,政策明确规定“不得新建、扩建、改建”,龚女士陷入“想翻建却不能建”的困境。

  “房子是祖辈留下的,也是我生活的依靠,如今漏雨严重影响生活,我想翻新重建。”面对摇摇欲坠的房屋,龚女士通过书信、12345平台等持续表达诉求。

  “禁建区政策关乎城市长远发展,是保障城市有序建设的重要支撑,但群众的居住安全同样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镇海街道办事处主任唐炳柏认为,基层治理不能陷入“机械执法”的误区,应积极寻求在政策框架内的“最优解”,实现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有机统一。

  随着“四下基层”活动在我市深入开展,处级领导下沉接访机制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突破口。“我们一定会依法依规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接访现场,在听了龚女士的诉求后,接访组领导说道。

  次日,唐炳柏便带领工作专班,带着详细的规划图纸和政策文件,来到龚女士家中。他耐心地指着规划图解释:“禁建区政策确实不允许重建,但你家屋顶漏雨的安全隐患整治刻不容缓。”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镇海街道提出“原址原墙加固墙体、修缮屋顶”的方案,保持龚女士家的祖屋原有基底和高度,既彻底消除房屋漏雨问题,又符合政策要求。

  从接访到龚女士同意解决方案,仅用了28天时间。困扰十多年的“屋顶烦心事”解决了,龚女士感慨地说:“现在深刻体会到,信访也要‘走对路’,只要诉求合理合法,政府一定会用心解决。”

  荔城区信访局局长黄少华表示,在龚女士信访案件中,基层干部用“现场办公”代替“坐堂问案”,用“政策面对面”取代“沟通隔层纸”,用心办实事、解民忧,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叶振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