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砖厝外立面修缮完成,为街区增添一道亮丽的滨水景观。
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洲 摄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夏日里,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建设热度不减,建设者们顶烈日、战高温,坚守施工一线,全力推进街区“焕新”。
记者在端明陡门看到,河岸边的红砖厝外立面修缮已经完成,焕然一新的建筑外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朱红色光泽,为滨水景观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施工人员或忙于步道、广场铺装,或建造花池、路面绿化,各项施工多点并行。
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周介绍,在修缮提升工程中,端明陡门至顺茂隆区域增设亲水平台、亭廊、木栈道、景观墙、情景雕塑等,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目前工程即将收尾。
萝苜田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是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纵横交错的街巷内,有文物保护点14处、历史建筑24处、传统风貌建筑34处、历史环境要素10处,中西合璧式商贾民居鳞次栉比,与传统莆仙民居相映成趣,保留涵江“小上海”遗韵,是莆田商贸史的“露天博物馆”。
延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许树涵介绍,此次保护提升,遵循“保存肌理、守住格局”原则,邀请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端明陡门、顺茂隆宅、东方廿五坎三个节点进行规划设计编制,展示水利文化、海丝文化、莆商文化,以“水脉”滋养“文脉”,以“文脉”赋能“商脉”,因地制宜培育引进新业态,让街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助力我市打造妈祖故里文化名城。
街区保护提升工程中,一艘主体总长26米、总高6.3米的海丝扬帆造型“福船”是一大亮点。记者登船参观,发现“福船”分为上下两层,甲板以下的船舱为底层,甲板上的尾楼为顶层。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廖军令告诉记者,自3月5日福船开工建造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工程已完成80%。通过还原这艘海上丝绸之路的清代远洋贸易福船,讲好“向海而生、拓海而兴”海商传奇故事,打造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地标,探索激活“海商文化+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东方廿五坎修缮提升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进行扫尾施工。透过摄影记者的航拍镜头,东方廿五坎全貌一目了然,如一把呈90度的L形折尺横卧前林沟畔,蔚为壮观。
现场施工负责人曾建德告诉记者,东方廿五坎修缮提升工程按照保护优先、修旧如旧标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当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附属工程施工,即将以全新面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