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700XXXXXXXXXXXX”!不久后,当你看到类似这样15位的号码来电时,可以认定本次通信启用了号码保护服务,对方使用了“隐私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工作。其中,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号段,这意味着我国对“隐私号”的管理更趋规范。
什么是“隐私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在网约车服务中,乘客和司机相互打电话,彼此手机上显示的号码通常并非对方真实手机号,这种就是打车平台为保护双方电话号码隐私临时分配的所谓“隐私号”,又称“中间号”。
类似的应用场景很多,比如外卖平台、快递物流等。目前,我国号码保护服务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业务实现路径,有效降低了个人电话号码被泄露的风险。
但记者采访也发现,当前号码保护服务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隐私号”格式不统一,有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号码、“95”开头号码等各种形式,用户无法判别来电是“隐私号”还是实际号码。
此外,个别企业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批量使用手机号作为“隐私号”拨打营销电话。缺少统一的技术实现标准及服务规范要求,也给服务稳定性带来一定挑战。
“因此,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既是要制定一套可持续的方案,培育壮大新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要在业务全流程做好动态管理和安全保障,落实好码号、业务和电信网络诈骗等管理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强化业务和码号分配的全流程管理,提升技术监管手段,有效支撑违规行为溯源,切实防范700专用号码被滥用。对于试点期间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业务参与方,将依法依规撤销试点资格,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新华社记者 周圆 张辛欣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