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震撼了!我们那时打仗,只有手枪、手榴弹等。现在什么装备都有,祖国真是越来越强大了。”9月3日,抗战老兵段兆善在家人和涵江区涵西街道前街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观看阅兵仪式直播。看着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段兆善一度激动落泪。
段兆善,1928年出生于山东邹平市的一户农民家庭。“那时日伪军经常进村扫荡,烧杀抢夺,老百姓很难生存。只有参军把他们打跑,才能过上好日子。”回忆起往事,段兆善记忆深刻。1942年,14岁的段兆善为了能顺利参军,谎称自己18岁,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开始军旅生涯。
“1944年,在山东长山镇马家洼村,我们和日伪军血战,子弹‘嗖嗖’从耳边飞过,突然击中并打穿我的右大腿,我一下子就倒地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段兆善几度哽咽。3个多月后,伤情稍有好转,段兆善又回到队里当通讯员。至今,他的右大腿上还留有深深的凹陷伤疤。
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段兆善被炮弹片炸伤,伤口感染引发破伤风。在部队救治下,他才侥幸捡回一条命,弹片至今还在脚底。从那之后,为了感念战友救治,段兆善开始学医,转成卫生员。在烽火岁月里,他三次负伤,先后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二次等。
1953年,段兆善转业到地方工作。之后,他担任莆田卫生学校校长、原莆田县卫生防疫站站长等职。“你救过战士的命,现在要守护老百姓健康。”转业时首长的这句话,段兆善记在心里,落实在工作中。退休后,他坚持每天锻炼、读报,了解国家大事,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他常常向孙辈们讲述革命故事,教导他们要听党话、跟党走,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如今,他的子孙都是党员。
看完阅兵仪式,段兆善欣慰地说:“看到祖国繁荣昌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些幸存下来的老同志不但见证了胜利的荣光,更受到了国家细致的照顾。能安享这盛世,实在是莫大的幸运。”全媒体记者 傅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