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她力量” 奋进绽芳华

——涵江区以“党建带家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湄洲日报 2025年09月11日

  涵江区妇联关心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涵江区妇联开展“做暖家庭”系列活动,深化清廉机关建设。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文/图

  涵江区妇联以“党建带妇建 妇建促党建”为主线,建“三八红旗手(集体)工作室”“链上妇联”助妇女建功;传红色家风,开展宣讲等主题活动;办实事解难题,结对帮扶、提供家教服务与维权,为涵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家”力量。

  党旗所指,巾帼所向!

  今年以来,涵江区妇联紧扣“党建带妇建 妇建促党建”工作主线,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民生温度,通过精准对接妇女儿童需求、锚定家庭幸福期待、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打造“党建带家建”品牌,让“家”力量成为推动涵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温柔引擎”,为区域发展注入细腻而持久的动能。

  搭平台强服务 巾帼建功有阵地

  上周,莆田市丹桂工艺有限公司迎来特殊参观团。该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省工艺大师、省三八红旗手黄淑钦,带领20余名女企业家参观展厅,分享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出身雕刻世家的黄淑钦,精通彩雕工艺,其作品屡获“百花杯”等大奖。该公司为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实习基地,携手培育大批工艺人才。她还搭建女企业家交流平台,分享管理经验和市场动态,助力女性经济发展;组织手工培训,向困难妇女传授雕刻、彩绘技艺,帮助她们居家就业。“有了这门手艺,我也能为全家出份力。”学员陈桂香的笑容格外真切。

  这背后,是涵江区妇联实施“党建+家堡垒”的实践成果。今年,该区妇联在全市率先推出3个特色“三八红旗手(集体)工作室”,以优秀党员为核心,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优秀女性“成团”发展,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让妇女同胞感受“娘家”温暖。

  精准对接妇女需求,涵江区妇联是大家口中“能说心里话、能解烦心事”的“娘家”。新县妇联党员得知妇女创业缺技术资源,便联合涵江区人社局开办“巾帼电商培训班”,10余名村党支部女书记变身“主播”带头致富。涵江区人民法院党员法官用法律护航,帮助2名遭受家暴妇女走出困境、重拾勇气。

  “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是“党建带家建”的坚实底座。涵江区妇联发挥党员执委基层优势,推进“一对一”结对帮扶,让“马上就办”落地见效。白塘镇执委发现单亲母亲李女士因照顾患病孩子无法外出工作,便对接欧米加企业定制家庭与工作两兼顾的“宝妈岗”。江口镇执委为“洋留守儿童”设“四点半课堂”,辅导作业、组织游戏,让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此外,“顶梁柱母亲帮扶行动”“两癌困难妇女救助行动”“春蕾计划·圆梦行动”等举措,如暖流滋润困境家庭。

  涵江区妇联的“家”版图持续延伸。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的妇女需求,在百威雪津、大金鞋业等企业,依托党组织建妇工委,开展技能竞赛,15名女职工获评“企业技术能手”;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缓解职场压力;设立“女职工关爱基金”,帮扶困难同事……特别是,在食品加工、鞋服制造等女性集中的产业链,“链上妇联”凝聚分散的女性从业者,共享资源、共解难题,让“家”的温暖覆盖每一位奋斗女性。

  传家风育文明 红色基因润万家

  好家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挖掘家文化,在“带”字上下功夫、在“促”字上有作为,是“党建带家建”品牌的精神内核。涵江区妇联以“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抓手,让红色基因与本土家风相融,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每个家庭的自觉追求。

  近日,位于萩芦镇官林村的全省首批“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华同志革命事迹陈列馆内,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宣讲员佘向群,以“聊天式”宣讲介绍“八闽巾帼英杰”苏华的红色精神,现场掌声不断。这种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的方式,没有空洞口号,却让听众红了眼眶,让红色家风深入人心。

  涵江区妇联组建“学习你我他”巾帼宣讲队,解读苏华革命家庭、郭华妹“满堂红”家风等本土红色家风故事,编排快板作品,开展家风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发出《传承共产党人家风倡议书》,倡议大家从革命家庭中汲取力量,将红色家风融入新时代奋斗实践。

  “最好的家风教育,是让孩子在故乡土地上,听见先辈事迹,读懂做人道理”涵江区妇联主席陈丽琼说。结合全区12条家之旅线路,开展“‘涵’家风·我来说”主题活动,成立“福小萱·莆阳清廉说”巾帼宣讲队,让家风家训馆、红色遗址、名人故居成为“活教材”:三江口镇围绕南宋状元黄公度“居官清廉、勤政爱民”的故事,教干部“做官先做人,做事先修身”;萩芦镇围绕江春霖御史“耕读人家、省三勿四”的故事,教的是勤俭持家、诚信做人;庄边镇围绕郑樵“忍辱负重、发奋修志”的故事,讲的是坚守与担当……这些家风家训故事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纽带。

  涵江区妇联还依托“木兰讲堂”,将“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融入“正家风”,让党员干部家庭带头树标杆;通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议家事”上升到遵规守纪,让家庭成为廉洁自律的“第一道防线”;将党建与执委管理、女性人才工作结合,以“强家基”夯实组织根基。组织生活也变“新”,家风分享会、家庭矛盾调解实战演练、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等,让“家”的温度融入党建每个环节。

  办实事解难题 亲情服务暖人心

  实施办实事、解难题、为基层减负三大亲情化服务工程,是“党建带家建”品牌的实践落点。涵江区妇联以党支部为核心,把“聚情爱家”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实事,让“党建红”围绕“巾帼暖”,渗透到妇女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谢谢‘木兰爱心妈妈’,给我买新书包,还陪我写作业。”新学期,大洋乡“木兰爱心妈妈”徐伟再次探访结对帮扶的小丽。涵江区妇联深挖“造血式”结对方法,组织全区近600名“木兰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从扶智到扶心,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涵江区妇联持续开展家庭教育“五进”行动,构建“家长点单—社区(村)下单—家庭教育特派员接单”机制。涵江第三实验小学一名家长听完“亲子沟通技巧”讲座后,感慨“要跟孩子做朋友”。在威诺数控公司,“职场妈妈平衡术”让女职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截至目前,这类主题讲座已开展140余场,覆盖超万人次。此外,开展“做暖家庭”系列活动,评选“最美家庭”“书香家庭”,还为特殊家庭提供保洁、陪护、慰问等服务,既解“急事”,更解“心事”。

  基层治理繁杂,涵江区妇联坚持以妇女群众和家庭需求为导向,将家事纠纷调解室融入综治大调解中心,整合法律、心理、调解等资源,增设幸福婚姻家庭驿站,打造“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上个月,涵东街道一对夫妻因琐碎闹离婚,党员调解员联合心理咨询师,先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再组织协商,最终化解矛盾,助其重归于好。

  针对涉侨家庭婚姻、财产继承等纠纷,涵江区妇联组建专业团队,为在外侨胞解忧。“爱心姐姐”关爱未成年人项目,联合涵江法院党员干警开展“庭审观摩+开学第一课”,让青少年走进法庭,感受法律威严,学会自我保护。这些举措既为基层减负,也让维权服务更精准高效,以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妇女之家”的贴心服务,到家文化的精神滋养,再到解难题的务实行动,涵江区妇联深耕“家”文章,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让涵江向更宜居、更温情、更具活力的未来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