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记莆田市优秀中小学校长龚亦斌
湄洲日报 2025年09月13日

  龚亦斌通过信息化平台点评教学工作。

  壶公山下书声琅琅,绿如翡翠的红山水库畔,刚刚获得莆田市优秀中小学校长荣誉称号的莆田第二十四中学校长龚亦斌,正带领全校3120名师生,在教育的田野上深耕不辍,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9月10日教师节,记者前往莆田第二十四中学采访龚亦斌。剪着平头的他,显得很精干。1977年12月出生的他是福建省高中名校长后备培养人选、莆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骨干教师。2022年10月,他从莆田第八中学调任莆田第二十四中学校长。

  面对农村学校的发展瓶颈,龚亦斌没有却步,而是选择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提质增效的突破口。他积极申报省级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课题,大力推进数字化实验改革,逐步拓展智慧平台与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他的推动下,学校上线多个数字化应用模块和核心场景,实现各类数据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查找、整改有方向,为校园管理和教师发展注入新动能。

  “龚校长思维开拓、进取心强,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带动新教师成长。”该校高二地理备课组组长龚燕钦说,从纸质教学到PPT投影教学,再到现代化AI软件共研共学,线上线下融通应用,教师们体验到数据化信息化带来的进步。

  该校英语老师黄欣怡用手机给记者演示“集体备课”的场景。她说,初用学校管理软件,感觉不太习惯,现在可以在软件里向老教师学习,参与互动研讨,进步不小。

  “看见壶公山,聪明花会开。”这句莆田民谚,在龚亦斌的办学实践中衍生出新的时代内涵。他坚持以数字化手段激发教学动力,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推广智慧学习平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信息化课题立项25项,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80人次。学校先后获评“莆田市文明校园”“心理健康特色校”“高中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2025届该校高三毕业班本科上线297人。

  在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同时,龚亦斌始终牢记“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党员教师带头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促进党建与教学双融合、双提升。他深入教学一线,坚持推门听课,扎实推进“青蓝工程”,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使学校教研活动更加科学高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2024年9月,莆田渠桥二中纳入莆田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龚亦斌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多方筹措资金,完成食堂改造、设备升级;推动“家校社教联体”协同育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实施教学资料、计划、检测、评估“四统一”机制,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努力将渠桥二中打造成“师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好学校。

  “我将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己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莆田教育强市贡献力量。”在9月9日召开的莆田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上,龚亦斌作为校长代表发言。从教二十六年,他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全媒体记者 李俊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