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在城厢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服务。 全媒体记者 杨洲 摄
社区单元长及时上报信息,综治中心“一站化解”矛盾纠纷,“全市一张图”推动“综合查一次”为企业减负……这些鲜活案例,是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生动体现。
市委政法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全域提升‘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创新“组织重优、资源重整、力量重合、数字赋能”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组织重优 服务民生到末梢
前不久,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南门社区单元长郑兰花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南门东路一栋居民楼六层窗沿出现混凝土大面积脱落,危及行人安全。她立即上报问题,凤凰山街道迅速响应,安排施工队进场作业,仅用两天时间就消除了“头顶上的隐患”。凤凰山街道月塘社区单元长郑晓红在一次巡查中发现筱塘南街一店铺二楼存在瓷砖空鼓坠落风险,及时上报并跟踪处置,仅一天便完成排险。
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单元长、网格长、网格员,已成为感知风险、服务百姓的“流动前哨”,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系、难在格中解”。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聚焦“组织重优”,将党组织根植于基层治理末梢。目前,全市已建立网格党组织7000多个、单元党小组6000多个,选优配强3.3万余名党员联系户,实现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在不断优化组织体系的同时,我市持续推进服务阵地功能提升,通过进一步盘活公共用房、闲置场地等资源,累计建设136个党群服务中心,并延伸打造560余个网格党群服务站,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现场办公,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畅通便民惠民“最后一米”。
资源重整 解纷纾困更便捷
针对治理资源分散、多头管理等问题,市委政法委聚焦“资源重整”,推动各类平台、力量和职能整合,构建起“集成式”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城厢区综治中心,各调解室忙碌而有序。日前,这里成功化解一起涉及70余名工人的欠薪纠纷。企业员工因被拖欠两个月工资前来求助,综治中心快速响应,多部门协同联动,经过十余天的努力,成功调解这起纠纷。“不用东奔西走,进一扇门就能反映问题、解决矛盾,确实方便。”员工唐某感慨道。
纠纷的高效化解,得益于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机制。城厢区综治中心负责人林辉表示:“我们整合了多个平台和部门资源,通过协调对接、联调联动解决各类矛盾,实现了从‘多口转办’到‘一站化解’的转变。”
目前,莆田正持续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平台,完善“吹哨派单”、问题会商等机制,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治理联动”。
市委政法委通过重整网格单元,优化划分1万余个网格、13万余个单元,配齐网格长、网格员等工作力量,形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实现治理效能提升。
数字赋能 协同共治更高效
“以前各部门轮番检查,企业应接不暇。现在‘综合查一次’,省心又省力,我们可以更专心搞经营了。”莆田市伟丰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为近期一次联合检查点赞。
针对基层和企业反映的检查频次多、重复多问题,莆田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统筹调度执法计划,推动“综合查一次”,实现涉企检查“减量、提质、增效”,成为数字赋能协同共治的典型实践。
这张“图”延伸至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领域。西天尾镇后黄社区通过“全市一张图”平台生成发展清单和项目需求向上申报,匹配到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该社区一处曾经杂物堆积的闲置角落,变身南洋风情共富广场。
目前,“全市一张图”平台已集成418个应用场景与56个共享组件,覆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应急指挥、防汛防台风、教育卫生等,全部按权限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显著提升跨部门协同响应和综合治理效能。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德茂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扣“全域提升‘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目标,进一步配强基层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努力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成效,为实现“和美莆田、共同富裕”新愿景注入持久动能。
全媒体记者 杨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