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电科创城核心区(一期)项目首批高标准厂房主体完工,并正式交付给首批入驻企业。

城厢区为果农搭建学习先进技术的平台,常太镇、华亭镇的150名果农正在进行实操实训。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易振环 林云景 文/图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厢区聚焦主题、精准发力,在“实”字上下功夫,瞄准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民生改善、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动真碰硬,真查实改,开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城厢区将开展学习教育与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五抓五比五看”活动紧密结合,严格遵循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以及区委“七大行动”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全力推进“十园千亿”“招商奋战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切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每项措施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加快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
深学真查 顽瘴痼疾见底清零
城厢区主要领导采用“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深入7个镇街,分领域深挖问题根源,直插一线察实情、有的放矢指导工作。城厢区委巡察组干部沿着乡村巡察,深入种植基地了解资金补助、生产经营等情况,选取重点人群确定“必谈、必访”范围,摸排出可疑问题。暑假期间,城厢区教育局联合多个部门,突击检查、随机核查托管托教机构,将“监管护苗”行动落到实处。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厢区坚持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整改落实。
动真碰硬,细照严查,抓好查摆问题“要紧处”。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城厢区积极构建“领导带头、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联动格局,确保问题查摆全覆盖、无死角。对照“2个问题”清单,区委常委会带头建立班子问题清单6条、整改措施14条;全区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自己查、上级点、互相帮”,形成“问题晾晒—责任倒逼—整改销号”闭环管理。
结合开展群腐集中整治,该区聚焦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7项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成立监督专班,开展“挂图”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839个,健全完善管理机制185项。全区已针对性制定各类整改措施30条,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学深悟透,才能实现从思想铸魂、作风整顿到问题整改的一体推进。
3月底,该区542个基层党组织便全部完成启动部署,实现2万多名党员全覆盖,将“关键动作”细化为19项具体任务。同时,组建2个督导组,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标准、有时限。
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该区还组建一支由10名先进模范典型人物组成的宣讲团队伍,开展学习身边榜样宣讲活动8场次。“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支部书记”联动授课,开展宣讲等200多次,覆盖党员干部1000多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
实干促改 服务发展立稳见效
九月,木兰溪畔,热潮翻涌。从机器轰鸣的“十园千亿”项目现场,到灯火通明的城厢开放招商中心,一股“拼”与“抢”的清风扑面而来。
三利谱屋顶光伏建设因并网手续卡壳,挂钩党员干部召集供电、住建、审批3个部门现场办公,当天敲定方案、次日完成备案。力奴鞋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资料缺项多,党员干部连夜陪着企业“补作业”,最终一次性通过评审。
干部沉下去,服务跟上来。结合“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今年以来,城厢推动全区挂钩企业领导干部深入纳税大户企业600多次,收集梳理各类问题78个,目前已协调解决43个企业具体问题。
在城厢区,随处可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句话的“注脚”。
走进今年在全市率先建成的城厢区开放招商中心,“全市一张图”跃入眼帘,园区、楼宇、地块信息一键可查,开放以来共接待参观对接50多批次。
机制提上来,项目落下来。落实市委“招商奋战年”,聚焦“十园千亿”、重点产业链等开展精准招商,城厢党员干部在招商引资一线担当作为、在改革创新前沿攻坚克难、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
今年5月,城厢在全市率先出台《全员招商激励办法(试行)》,将招商热情从“少数人”扩大到“全社会”。办法试行仅2个月,就收到有效线索9条,促成7个项目签约。1月—8月,全区完成51个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216.21亿元,区领导带头外出招商20多次、对接项目超40个,累计签约产业类项目39个,对接数、签约数、签约率等均居全市前列,招商引资质效实现“双提升”。
机制创新的“乘数效应”还在持续放大,8条产业链链长挂帅、20名招商专员集结,一个项目、一名专员、一跟到底。德濠智能制造产业园从洽谈到开工仅66天,刷新“城厢速度”。
以八项规定之“严”,铸营商环境之“优”,以干部作风之“实”,托举产业发展之“进”。
“十园千亿”项目落地成势,中电科创城、富力智造产业园等10个特色园区剑指“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城厢区启动“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瞄准鞋服、食品、电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四大产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滴灌,锁定“头雁”梯队,挺起产业“脊梁”;三利谱屋顶光伏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替代标煤1.2万吨……产业升级“施工图”正加速变为“实景图”,为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注入强劲动能。
严纪正风 民生福祉厚植升温
不久前,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安置房三期华峰雅居小区门口全面恢复畅通,居民们开车经过再也不用担心了。此前,小区家门口停车杆附近约10米的路面因暴雨冲刷和常年车辆碾压,损坏严重,影响车辆出入。洋西村党支部得知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赴现场,精准核实路面受损情况,紧急协调施工队伍火速进场,开辟应急通道保障居民临时通行,同时争分夺秒开展开挖线路、重新铺设垫层、水泥浇灌硬化等一系列修缮工作。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仅仅几天燃眉之急便得到化解。正如区委书记郑松青在调研中所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城厢最鲜亮的标识。”
到群众中去,发现真问题,寻找真方法。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松青主持召开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区委常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开门教育,回应群众期盼“关键事”,该区已举办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会20多场,并打造线上线下意见征集渠道,让群众“随手拍”“当面提”,共征集问题200多个。推动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16件民生实事有序推进,12345平台满意率达99.96%,主要流域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和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公共治安等形势持续平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每一次整改都推动作风进一步转变。城厢区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推行“家门口服务”,主动延伸发现诉求触角,精准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结合开展“清风润莆田、和善满城厢”系列行动,该区持续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目前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超9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守护孤寡老人、关心困境儿童等活动,践行“月行一善”理念,把善意融入日常服务中,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小切口”切入、向“纵深区”掘进、用“硬举措”落地,在夯基铸魂、久久为功中让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城厢区正乘着发展的东风,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