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告别“腹重”前行

市第一医院完成一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手术
湄洲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终于能挺直腰板走路了……”最近,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普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病房,78岁的患者戴某握着医护人员的手,难掩激动之情。困扰她2年多的巨大腹壁切口疝,经过团队精准手术治疗,终于得以解决。

  原来,戴某因多次肝胆管结石手术留下腹部切口,切口处逐渐膨出2个包块,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大。近一年来,最大的包块已如小西瓜般大小,不仅让她弯腰、行走困难,还时常带来腹胀、腹痛,影响日常起居。家人带着她辗转就医,然而因疝体大,手术难度大。他们得知市第一医院普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在治疗各种疝与腹壁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便前去就诊。

  普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主任蔡智锋接诊后发现,患者腹部突出2个腹壁切口疝,且最大的腹壁缺损直径达15厘米,疝内容物包含部分小肠和大网膜,属于巨大腹壁切口疝。由于疝囊长期压迫,腹壁肌肉萎缩严重,加之高龄及基础病,手术难度极大:既要完整回纳疝内容物,又要妥善修复腹壁缺损,还要避免术后感染、肠粘连、肺通气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为确保手术安全,普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协调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术前指导锻炼肺通气功能,改善营养状况;术中在高清腹腔镜引导下精准分离粘连组织,将疝内容物轻柔回纳,开放下采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充分游离疝囊,切除多余疝囊组织(保留疝环周围健康筋膜组织),于腹膜后置入钛化防粘连补片,于肌筋膜前置聚丙烯补片桥接部分腹直肌及带血管筋膜组织,以“三明治”样缝合,兼顾修复强度与组织相容性。

  手术历时3小时顺利完成。术后第3天,戴某就能下床轻微活动,腹胀腹痛症状消失;一周后,她能自主进食、正常行走。看着腹部平坦如初,她很是高兴。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疝体可能逐渐增大,甚至引发肠嵌顿、坏死等危急情况。该院积极开展普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各类疾病的微创与复杂疝修复手术,尤其在巨大切口疝、复发疝等疑难病例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复杂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