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首个地市级业余足球联赛,2025莆田市足球联赛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眼下,赛事进入决赛阶段。日前,记者采访了莆田市足球协会会长游宁,听其讲述与莆田足球的故事。
“莆田市足球联赛不仅是一次竞技较量,也是莆田全民健身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游宁说,联赛期间,赛场外同步打造了足球嘉年华活动,地道的莆田美食、特色本土特产与精致的非遗手作齐聚一堂,让观众在为球员呐喊助威之余,沉浸式感受本土人文风情,实现“观赛+体验”的双重乐趣。
“平均每场比赛吸引5000多人观看,有些场次观看人数上万。”游宁表示,“市民对足球的热爱超乎想象。莆超受到追捧是政府带头、企业参与、社会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助推莆田足球蓬勃发展。”
游宁1986年出生于秀屿区笏石街道,他与足球的缘分始于小学,当时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场足球转播,便对这项运动深深着迷。那时,下课铃一响,他就约着小伙伴往操场跑,用两块板砖或书包当球门,在简易制成的“沙土赛场”上踢得不亦乐乎。进入莆田第十中学(原莆田笏石中学)后,游宁如愿加入校足球队。
2000年,第二届“百胜百货杯”足球赛开赛,他首次代表学校参赛。赛前一晚,他紧张得彻夜难眠,次日乘车前往赛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拼尽全力踢好每一场球。这场比赛也成了他足球生涯的起点,更加坚定了对足球的热爱。如今的他仍经常参与球友组织的各类赛事,不知疲倦地驰骋在绿茵场上。
谈及此次联赛,游宁介绍,莆田草根足球氛围浓厚,但业余足球赛事与先进地市相比,仍存在差距。青少年是足球发展的未来,加强青少年足球培训,选出优秀的足球苗子十分重要。今年7月,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足球人才贯通培养招生工作,优化足球“一条龙”布局,形成小、初、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梯次与管理体系。下一步,市足协计划开展青少年足球联赛和群众体育运动,进行11人制、7人制、5人制足球比赛,让更多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他认为,丰富的赛事活动可以激发群众对足球的热情,同时邀请周边地市和省份开展足球交流比赛,扩大莆田足球影响力。
市发改委、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印发的莆田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50年)通知,提出要努力实现“振兴发展莆田足球,打造妈祖故乡足球亮丽风景线”的奋斗目标。游宁表示,接下来,市足协将会以联赛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业余足球赛事体系,推动青训普及、场地建设与足球文化传播,让更多人爱上足球、参与足球,让足球真正成为莆田的一张鲜活城市名片,为莆田的足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媒体记者 陈沛达